香港电影的癫狂--电影的一种表征及其社会源泉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6-9页 |
第一章 癫狂的最初征兆 | 第9-18页 |
第一节 视觉暴力——早期功夫片 | 第9-13页 |
一、移动摄影:狂乱的暴力场面 | 第10-12页 |
二、多镜头法:细化的暴力动作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娱人精神——粤语喜剧片 | 第13-18页 |
一、即时爆笑:互动型模式 | 第14-15页 |
二、人物疯狂:现实性观念 | 第15-18页 |
第二章 90年代的大众癫狂 | 第18-31页 |
第一节 堆砌与复制——商业类型片 | 第20-25页 |
一、古惑仔系列:群体暴力 | 第20-22页 |
二、周星驰电影:大众狂欢 | 第22-25页 |
第二节 风格与形象——作者式影片 | 第25-31页 |
一、徐克电影之形式主义语境下的人物癫狂 | 第26-28页 |
二、陈果电影之写实主义语境下的人物癫狂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北上的癫狂命运 | 第31-38页 |
第一节 中和两地电影制作——褪色的"癫狂" | 第32-35页 |
第二节 香港导演后起之秀——小众的"癫狂" | 第35-38页 |
第四章 癫狂的产生土壤 | 第38-48页 |
第一节 香港制片公司的创新机制 | 第39-43页 |
一、大型制片公司 | 第39-42页 |
二、独立制片公司 | 第42-43页 |
第二节 电影受众活跃的心理机制 | 第43-48页 |
一、殖民记忆下的身份分裂 | 第43-45页 |
二、商品社会带来的消费欲餍 | 第45-46页 |
三、传统文化缺失后的稚嫩倾向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