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2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7-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三、本文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四、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生态文明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功能 | 第12-19页 |
一、生态文明理论阐述 | 第12-13页 |
二、生态文明对社会全面发展的价值 | 第13-15页 |
三、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15-19页 |
(一)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 第15页 |
(二) 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15-17页 |
(三)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和谐现状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盛泽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及存在的困境 | 第19-25页 |
一、盛泽的经济发展状况 | 第19-20页 |
二、盛泽的生态环境状况 | 第20-22页 |
三、盛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和谐的困境 | 第22-25页 |
(一)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和谐制约经济的发展 | 第22-23页 |
(二)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和谐影响政治的稳定 | 第23-24页 |
(三)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和谐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和谐的原因 | 第25-29页 |
一、发展观的非生态性 | 第25页 |
二、环保意识的薄弱 | 第25-26页 |
三、制度建设的缺陷 | 第26-29页 |
第四章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协调 | 第29-46页 |
一、树立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观 | 第29-34页 |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阐述 | 第29-30页 |
(二) 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 第30-31页 |
(三) 协调好环境保护与积极建设的关系 | 第31-34页 |
二、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 第34-42页 |
(一) 企业自觉接受社会责任的内在约束 | 第34-36页 |
(二) 公众构建新的幸福观 | 第36-37页 |
(三) 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 第37-39页 |
(四) 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 第39-41页 |
(五) 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 | 第41-42页 |
三、加强制度建设 | 第42-46页 |
(一)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 第42-43页 |
(二) 畅通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渠道 | 第43-44页 |
(三) 确立新的政绩考评体系 | 第44-45页 |
(四) 建立问责机制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53-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
详细摘要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