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辩证关系的政治学思考--以吴江市盛泽镇为个案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12页
 一、研究缘起第7-8页
 二、文献综述第8-10页
 三、本文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10-11页
 四、研究的基本方法第11-12页
第一章 生态文明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功能第12-19页
 一、生态文明理论阐述第12-13页
 二、生态文明对社会全面发展的价值第13-15页
 三、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15-19页
  (一)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第15页
  (二) 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15-17页
  (三)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和谐现状第17-19页
第二章 盛泽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及存在的困境第19-25页
 一、盛泽的经济发展状况第19-20页
 二、盛泽的生态环境状况第20-22页
 三、盛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和谐的困境第22-25页
  (一)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和谐制约经济的发展第22-23页
  (二)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和谐影响政治的稳定第23-24页
  (三)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和谐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第24-25页
第三章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和谐的原因第25-29页
 一、发展观的非生态性第25页
 二、环保意识的薄弱第25-26页
 三、制度建设的缺陷第26-29页
第四章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协调第29-46页
 一、树立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观第29-34页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阐述第29-30页
  (二) 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第30-31页
  (三) 协调好环境保护与积极建设的关系第31-34页
 二、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第34-42页
  (一) 企业自觉接受社会责任的内在约束第34-36页
  (二) 公众构建新的幸福观第36-37页
  (三) 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第37-39页
  (四) 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第39-41页
  (五) 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第41-42页
 三、加强制度建设第42-46页
  (一)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第42-43页
  (二) 畅通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渠道第43-44页
  (三) 确立新的政绩考评体系第44-45页
  (四) 建立问责机制第45-46页
结论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第53-54页
后记第54-55页
详细摘要第55-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中国电信战略转型的内部审计研究
下一篇:历史街区环境改造模式研究--以上海新天地、苏州桐芳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