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28页 |
·尾矿及其处理现状 | 第12-13页 |
·尾矿坝 | 第13-17页 |
·尾矿坝及其分类 | 第13-16页 |
·尾矿坝的主要特点 | 第16页 |
·尾矿坝的安全等级 | 第16-17页 |
·尾矿坝基本状况 | 第17-18页 |
·地震概况及尾矿坝震害分析 | 第18-2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论文研究意义 | 第25-27页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27-28页 |
2 场地液化概率评价研究 | 第28-46页 |
·砂土液化机理 | 第28-30页 |
·砂土液化影响因素 | 第30页 |
·砂土液化评价方法 | 第30-33页 |
·剪应力法 | 第30-31页 |
·剪应变法 | 第31-32页 |
·能量法 | 第32-33页 |
·液化概率评价 | 第33页 |
·基于对数退化分析的场地液化极限状态函数 | 第33-39页 |
·对数退化分析方法 | 第33-35页 |
·场地实测数据分析 | 第35页 |
·场地液化极限状态函数的建立 | 第35-39页 |
·一次二阶矩法在场地液化概率评价中的应用 | 第39-45页 |
·液化概率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9-42页 |
·场地液化评价标准 | 第42-43页 |
·算例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3 尾矿坝简化抗震设计研究 | 第46-72页 |
·引言 | 第46页 |
·中日尾矿坝抗震设计规范的比较 | 第46-54页 |
·中国尾矿坝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介绍 | 第46-51页 |
·日本尾矿坝抗震设计规范介绍 | 第51-53页 |
·中日规范尾矿坝抗震设计方法的比较 | 第53-54页 |
·尾矿坝地震液化稳定分析简化法 | 第54-66页 |
·简化抗震设计思路 | 第54-55页 |
·地震反应分析 | 第55-61页 |
·尾矿料抗液化应力比的估算 | 第61-64页 |
·尾矿坝土单元液化判别 | 第64-65页 |
·尾矿坝地震稳定分析 | 第65-66页 |
·简化方法的应用 | 第66-70页 |
·液化分析 | 第67-69页 |
·地震稳定分析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4 尾矿坝抗震措施及其抗震效果研究 | 第72-91页 |
·引言 | 第72页 |
·尾矿坝抗震措施 | 第72-74页 |
·降低浸润线 | 第72页 |
·碎石桩 | 第72-73页 |
·加筋 | 第73-74页 |
·其他抗震措施 | 第74页 |
·分析理论 | 第74-78页 |
·基本方程式 | 第74-76页 |
·有限单元分析 | 第76-78页 |
·计算模型 | 第78-80页 |
·加固前计算结果分析 | 第80-86页 |
·抗震措施效果分析 | 第86-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5 尾矿坝地震液化流动变形分析 | 第91-105页 |
·引言 | 第91-92页 |
·砂土液化后大变形研究现状 | 第92-95页 |
·砂土液化后变形 | 第92-93页 |
·砂土液化后变形的预测方法 | 第93-95页 |
·ALID(Analysis for Liquefaction-Induced Deformation) | 第95-99页 |
·计算模型 | 第99-100页 |
·加固前计算结果分析 | 第100-101页 |
·抑制尾矿坝液化流动变形措施的作用效果分析 | 第101-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5页 |
6 尾矿坝地震稳定及坝坡滑移分析 | 第105-116页 |
·引言 | 第105页 |
·Newmark有限滑移计算方法及其发展 | 第105-108页 |
·Watanabe地震边坡稳定滑移分析法 | 第108-111页 |
·动力抗滑稳定计算方法 | 第108-111页 |
·有限滑移量计算 | 第111页 |
·计算模型与分析条件 | 第111-113页 |
·结果分析 | 第113-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16-118页 |
·总结 | 第116-117页 |
·展望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8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28-12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