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中国工艺美术论文--织染、服装、刺绣工艺美术论文

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纹样探析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10页
一、清代南通蓝印花布发展的成因第10-16页
 (一)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第10-11页
 (二) 广泛种植的棉花资源第11-12页
 (三) 供给充足的染料来源第12-13页
 (四) 兴盛发达的染织行业第13-14页
  1. 远近闻名的土布织造第13-14页
  2. 遍布城乡的印染作坊第14页
 (五) 淳朴内敛的乡土民风第14-16页
二、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纹样的艺术特色第16-28页
 (一) 丰富饱满的视觉效果第16-19页
  1. “近虚远实”的空间混合第16页
  2. 丰满充盈的构成形式第16-18页
  3. 简洁质朴的色彩配置第18页
  4. 充满张力的艺术表现第18-19页
 (二) 简洁多变的造型方法第19-24页
  1. 多种多样的点第19-20页
  2. 虚实相生的线第20页
  3. 自由切割的面第20-21页
  4. 概括夸张的形第21-23页
  5. 蓝白分明的图地关系第23-24页
 (三) 独具个性的审美特征第24-28页
  1. 全、满、完美的趣味第24-25页
  2. 朴实无华的意境第25页
  3. 大巧若拙的表现第25-26页
  4. 丰富别样的题材第26页
  5. “曲高和众”的亲和力第26-28页
三、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纹样对其它艺术形式的借鉴第28-39页
 (一) 装饰手法的借鉴第28-31页
  1. 对刻纸装饰手法的借鉴第28-30页
  2. 对瓷器装饰手法的借鉴第30-31页
 (二) 装饰纹样的借鉴第31-39页
  1. 对丝织品纹样的借鉴第31-33页
  2. 对刺绣纹样的借鉴第33-35页
  3. 对家具纹样的借鉴第35-39页
四、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纹样的情感表现和文化内涵第39-44页
 (一) 丰富的情感表现第39-40页
  1. 对生殖和生命的追求第39页
  2. 对幸福和安康的向往第39-40页
 (二) 深厚的文化内涵第40-44页
  1. 阴阳互生观第40-42页
  2. 吉庆祥瑞观第42-44页
五、清代南通蓝印花布与当时其他地区蓝印花布的比较第44-50页
 (一) 国内第44-48页
  1. 与浙江地区的比较第44-45页
  2. 与山东地区的比较第45-46页
  3. 与湖南地区的比较第46-48页
 (二) 国外第48-50页
  1. 与日本糊印型纸染比较第48-50页
结语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图片来源第54-55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5-56页
后记第56-58页
详细摘要第58-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胡适自由主义思想研究
下一篇:高中生化学实验问题解决行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