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8-10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页 |
·本研究主题范围内国内外已有的文献综述 | 第8页 |
·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8-9页 |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概念界定 | 第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2.对于"近现代"一词的诠释 | 第10-11页 |
3 近现代瓷上人物画艺术的发展基础 | 第11-23页 |
·晚清瓷上粉彩人物画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2-14页 |
·清王朝国运的衰落 | 第12页 |
·晚清粉彩的自身发展衰落 | 第12-13页 |
·文人与文人画的介入 | 第13-14页 |
·浅绛彩人物画的发展过程及其衰落原因 | 第14-16页 |
·浅绛彩人物画的艺术风格及其特点 | 第16-19页 |
·文人画的意境 | 第16-17页 |
·文人画的题材 | 第17页 |
·中国画的形式 | 第17-18页 |
·个性化的艺术风格 | 第18-19页 |
·浅绛彩人物画对后世的影响 | 第19-23页 |
·开创了后世陶瓷文人画的先河 | 第19-20页 |
·丰富了陶瓷艺术的新文化语言 | 第20-21页 |
·直接影响了其后的"珠山八友" | 第21-23页 |
4 民国时期粉彩人物画艺术 | 第23-39页 |
·民国时期粉彩人物画的发展状况 | 第23-24页 |
·历史背景 | 第23页 |
·新粉彩的特征 | 第23-24页 |
·新粉彩人物画的发展状况 | 第24页 |
·民国时期粉彩人物画的代表画家及其艺术成就 | 第24-29页 |
·民国粉彩名家—"珠山八友" | 第24-25页 |
·"珠山八友"粉彩人物画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 第25-27页 |
·"珠山八友"前后其他粉彩人物画名家的艺术特点及其成就 | 第27-29页 |
·民国时期粉彩人物画艺术的艺术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 第29-36页 |
·民国时期粉彩人物画的技法特征 | 第29-31页 |
·民国时期粉彩人物画与浅绛彩人物画的异同 | 第31-33页 |
·粉彩瓷画与中国画的比较 | 第33-35页 |
·民国时期粉彩人物画与其近期国画人物的比较 | 第35-36页 |
·民国时期粉彩人物画的审美价值及其深远影响 | 第36-39页 |
·民国时期粉彩人物画的审美价值 | 第37-38页 |
·民国时期粉彩人物画的深远影响 | 第38-39页 |
5 结论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