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2页 |
| ·课题的背景 | 第7页 |
| ·研究现状及研究对象 | 第7-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课题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 第8-11页 |
|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硬件环境及USB 总线 | 第12-19页 |
| ·USB2.0 连机线 | 第12-13页 |
| ·EZ-USB FX2 开发板 | 第13-14页 |
| ·EZ-USB FX2 概述 | 第13页 |
| ·帧同步收发器开发系统图 | 第13-14页 |
| ·USB 总线综述 | 第14-19页 |
| ·USB 和1394 | 第14页 |
| ·USB 特点 | 第14-15页 |
| ·USB 的传输方式 | 第15-16页 |
| ·USB 系统的软硬件组成 | 第16-17页 |
| ·USB 通信实体 | 第17页 |
| ·USB 设备的枚举过程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AOS 帧同步收发器驱动程序 | 第19-38页 |
| ·Windows 驱动模型概述 | 第19-23页 |
| ·Windows 驱动模型的发展 | 第19-20页 |
| ·Windows 2000 中驱动程序的位置 | 第20页 |
| ·WDM 驱动模型简介 | 第20-23页 |
| ·两个重要概念 | 第23-25页 |
| ·数据流传输过程 | 第23-24页 |
| ·IRP 简介 | 第24-25页 |
| ·URB 简介 | 第25页 |
| ·确立开发方案 | 第25-26页 |
| ·选择开发方式 | 第25-26页 |
| ·开发工具 | 第26页 |
| ·建立开发环境 | 第26页 |
| ·帧同步收发器驱动程序设计 | 第26-38页 |
| ·获取设备参数信息 | 第27-28页 |
| ·驱动程序框架 | 第28-29页 |
| ·驱动程序重点例程设计 | 第29-34页 |
| ·驱动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 第34-35页 |
| ·驱动程序的加载 | 第35-36页 |
| ·驱动程序的调试 | 第36-37页 |
| ·驱动程序在Windows 2000 和XP 下的差异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AOS 帧同步收发器应用程序 | 第38-57页 |
| ·应用程序综述 | 第38-40页 |
| ·应用程序整体框架 | 第38-39页 |
| ·AOS 帧协议标准 | 第39-40页 |
| ·接口程序设计 | 第40-44页 |
| ·动态链接库DLL | 第40-42页 |
| ·接口程序设计思想 | 第42页 |
| ·接口程序设计的关键问题 | 第42-44页 |
| ·监控程序设计 | 第44-52页 |
| ·多线程编程思想 | 第44页 |
| ·命名管道原理 | 第44-45页 |
| ·用户数据报协议及套接字理论 | 第45-47页 |
| ·监控程序总体设计 | 第47-52页 |
| ·测试程序设计 | 第52-57页 |
| ·VCA 模拟程序设计 | 第52-54页 |
| ·UDP 模拟程序设计 | 第54-57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 ·总结 | 第57页 |
| ·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