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33页 |
·概述 | 第13页 |
·三唑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3-23页 |
·历史回顾及现状 | 第13-15页 |
·三氮唑化合物的作用机制 | 第15-17页 |
·杀菌作用机制 | 第15-17页 |
·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 第17-19页 |
·基团性质对活性的影响 | 第17-18页 |
·立体异构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18-19页 |
·三唑类化合物的主要类型 | 第19-22页 |
·三氮唑和烷基碳原子相连 | 第19-21页 |
·三氮唑与烯基碳原子相连 | 第21页 |
·三氮唑与羰基碳原子相连 | 第21-22页 |
·三氮唑与杂原子相连 | 第22页 |
·三氮唑与杂环化合物相连 | 第22页 |
·典型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 第22-23页 |
·N-烷基化法 | 第22-23页 |
·环氧化物法 | 第23页 |
·加成反应法 | 第23页 |
·1,3,4-噁二唑衍生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肟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存在问题、建议及展望 | 第26-27页 |
·存在问题 | 第26-27页 |
·建议 | 第27页 |
·展望 | 第27页 |
·烟碱类农用杀虫剂简介 | 第27-33页 |
·烟碱类农用杀虫剂的历史背景 | 第27-28页 |
·烟碱类杀虫剂介绍 | 第28-31页 |
·吡虫啉 | 第28页 |
·啶虫脒 | 第28-29页 |
·噻虫嗪 | 第29页 |
·烯啶虫胺 | 第29-30页 |
·呋虫胺 | 第30页 |
·噻虫啉 | 第30页 |
·噻虫胺 | 第30-31页 |
·其它品种 | 第31页 |
·烟碱类化合物的特性 | 第31页 |
·应用前景 | 第31-33页 |
2 新型含噁二唑基团的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 | 第33-47页 |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 | 第33-34页 |
·合成路线 | 第34-35页 |
·实验部分 | 第35-3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38页 |
·2-(1H-1,2,4-三唑)基乙酸乙酯(1)的制备 | 第35页 |
·2-(1H-1,2,4-三唑)基乙酰肼(2)的制备 | 第35-36页 |
·5-[(1H-1,2,4-三氮唑-1-基)亚甲基]-1,3,4-噁二唑-2-硫醇(4)的制备 | 第36页 |
·2-溴-1-芳基乙酮(5)的制备 | 第36页 |
·2-氯-1-(4′-氟苯基)乙酮(5′)的制备 | 第36-37页 |
·2-溴甲基-4-甲基-2-苯基-1,3-二氧戊环(6)的制备 | 第37页 |
·1-(5-((4-甲基-2-苯基-1,3-二氧戊环-2-基)甲硫基)-1,3,4-噁二唑-2-基)甲基)-1H-1,2,4-三氮唑(7)的制备 | 第37-38页 |
·目标化合物杀菌活性测试方法 | 第38-39页 |
·病原菌 | 第38页 |
·测试方法 | 第38-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7页 |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探讨 | 第39-40页 |
·2-(1H-1,2,4-三唑)基乙酸乙酯(1)的合成方法讨论 | 第39页 |
·2-(1H-1,2,4-三唑)基乙酰肼(2)的合成方法探讨 | 第39页 |
·5-[(1H-1,2,4-三唑-1-基)亚甲基]-1,3,4-噁二唑-2-硫醇(4)的合成方法探讨 | 第39页 |
·2-溴-1-芳基乙酮(5)的合成方法探讨 | 第39-40页 |
·2-溴甲基-4-甲基-2-苯基-1,3-二氧戊环(6)的合成方法探讨 | 第40页 |
·化合物的谱学性质 | 第40-43页 |
·化合物的元素分析(EA) | 第40页 |
·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0-41页 |
·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 第41页 |
·化合物的质谱(MS)数据分析 | 第41-43页 |
·生物活性 | 第43-47页 |
3 新型含均三唑基团的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 | 第47-63页 |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 | 第47-48页 |
·合成路线 | 第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52页 |
·仪器与条件 | 第48-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2页 |
·2-(1H-1,2,4三唑)基乙酸乙酯(1)的制备 | 第49页 |
·2-(1H-1,2,4三唑)基乙酰肼(2)的制备 | 第49页 |
·1-(2-(1H-1,2,4-三唑-1-基)乙酰基)-4-苯基硫代氨基脲(3)的制备 | 第49页 |
·5-((1H-1,2,4-三唑-1基)甲基)-4-苯基-4H-1,2,4-三唑-3-硫醇(4)的制备 | 第49-50页 |
·1-((5-(硫代氯甲基)-4-苯基-4H-1,2,4-三唑-3-基)甲基)-1H-1,2,4-三唑(5)的制备 | 第50页 |
·1-((5-((4-氯代苯氧基)硫甲基)-4-苯基-4H-1,2,4-三唑-3-基)甲基)-1H-1,2,4-三唑(6)的制备 | 第50-51页 |
·化合物Ⅱ6d单晶培养与结构测定 | 第51-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3页 |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探讨 | 第52页 |
·5-((1H-1,2,4-三唑-1基)甲基)-4-苯基-4H-1,2,4-三唑-3-硫醇(4)的合成方法讨论 | 第52页 |
·化合物的谱学性质 | 第52-54页 |
·化合物的元素分析(EA) | 第52页 |
·红外光谱(IR)分析 | 第52-53页 |
·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分析 | 第53-54页 |
·化合物的质谱(MS)数据分析 | 第54页 |
·化合物Ⅱ6d的单晶结构 | 第54-57页 |
·晶体结构描述 | 第55-57页 |
·生物活性 | 第57-63页 |
4 含肟酯基团的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 | 第63-73页 |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 | 第63-64页 |
·合成路线 | 第64页 |
·实验部分 | 第64-6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64-65页 |
·实验方法 | 第65-67页 |
·2-溴代对甲基苯乙酮(1)的制备 | 第65页 |
·2-氯代对甲基苯乙酮(1′)的制备 | 第65页 |
·2-(1-H-1,2,4-三唑-1-基)对甲基苯乙酮(2)的制备 | 第65-66页 |
·ω-1H-1,2,4-三氮唑基-4-甲基苯乙酮肟(3)的制备 | 第66页 |
·ω-1H-1,2,4-三氮唑基-4-甲基苯乙酮肟酯(4)的合成 | 第66-6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7-73页 |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探讨 | 第67-68页 |
·2-(1-H-1,2,4-三唑-1-基)对甲基苯乙酮(2)的合成方法探讨 | 第67页 |
·ω-1H-1,2,4-三氮唑基-4-甲基苯乙酮肟(3)的合成方法探讨 | 第67页 |
·ω-1H-1,2,4-三氮唑基-4-甲基苯乙酮肟酯(4)的合成方法探讨 | 第67-68页 |
·化合物的谱学性质 | 第68-70页 |
·化合物的元素分析(EA) | 第68页 |
·化合物的红外光谱(IR)分析 | 第68-69页 |
·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分析 | 第69-70页 |
·生物活性 | 第70-73页 |
5 含硝基亚氨基咪唑烷的新烟碱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 | 第73-86页 |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 | 第73-74页 |
·合成路线 | 第74页 |
·实验部分 | 第74-7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74-75页 |
·实验方法 | 第75-78页 |
·硝基胍(1)的制备 | 第75页 |
·乙二胺盐酸盐(2)的制备 | 第75页 |
·2-硝基亚氨基咪唑烷(3)的制备 | 第75页 |
·间苯氧基苯甲醇(4)的制备 | 第75-76页 |
·间苯氧基氯化苄(5)的制备 | 第76页 |
·1-(3-苯氧基苯基)-2-硝基亚氨基-咪唑烷(6)的制备 | 第76-77页 |
·化合物Ⅳ6e单晶培养与结构测定 | 第77-78页 |
·生物活性测试方法 | 第78页 |
·测试对象 | 第78页 |
·测试方法 | 第7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8-86页 |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探讨 | 第78-79页 |
·硝基胍的合成方法探讨 | 第78页 |
·1-(3-苯氧基苯基)-2-硝基亚氨基-咪唑烷的合成方法探讨 | 第78-79页 |
·化合物的谱学性质 | 第79-80页 |
·化合物的元素分析(EA) | 第79页 |
·化合物的红外光谱(IR)分析 | 第79页 |
·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分析 | 第79-80页 |
·化合物Ⅳ6e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80-81页 |
·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第81-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3页 |
结论 | 第93-94页 |
附录 | 第94-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