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时期青岛慈善救济事业研究(1922-1929)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0 前言 | 第11-17页 |
·选题的由来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1 北洋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背景 | 第17-27页 |
·动荡的政局 | 第17-18页 |
·迅速发展的经济 | 第18-21页 |
·大量移民的出现 | 第21-24页 |
·城市贫困、失业、流浪人口的增加 | 第24-27页 |
2 北洋政府时期青岛官办慈善救济事业 | 第27-40页 |
·政府创办的慈善机构 | 第27-37页 |
·教养局 | 第27-29页 |
·济良所 | 第29-31页 |
·育婴堂 | 第31-34页 |
·贫民习艺所 | 第34-37页 |
·救济机构以外的官办救济事业 | 第37-40页 |
·临时救济 | 第37-38页 |
·日常救济 | 第38-40页 |
3 北洋政府时期青岛民间的慈善事业 | 第40-66页 |
·会馆与同乡组织的慈善救济 | 第41-44页 |
·会馆与同乡组织的设立 | 第41-43页 |
·会馆与同乡会的慈善救济活动 | 第43-44页 |
·青岛商会的慈善救济 | 第44-48页 |
·近代青岛商会的演变 | 第44-45页 |
·青岛商会的组织管理 | 第45-46页 |
·青岛商会的慈善救济活动 | 第46-48页 |
·中国红十字会青岛分会的慈善救济 | 第48-53页 |
·历史沿革 | 第48-49页 |
·组织机构 | 第49-51页 |
·经费来源 | 第51-52页 |
·慈善救济活动 | 第52-53页 |
·世界红卍字会青岛分会的慈善救济 | 第53-58页 |
·历史沿革 | 第53-54页 |
·组织机构 | 第54-55页 |
·经费来源 | 第55-56页 |
·慈善救济活动 | 第56-58页 |
·教会的慈善救济事业 | 第58-66页 |
·慈善教育 | 第58-63页 |
·慈善医疗 | 第63-66页 |
4 北洋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的特征 | 第66-72页 |
·官办慈善救济事业复兴 | 第66-67页 |
·慈善救济区域扩大 | 第67-68页 |
·慈善资源广泛 | 第68-70页 |
·慈善救济教养兼重 | 第70页 |
·民间救济的作用日益突出 | 第70-72页 |
5 北洋政府时期青岛慈善救济的社会功能 | 第72-74页 |
·养育功能 | 第72页 |
·教化功能 | 第72-73页 |
·社会控制功能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