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山矿大倾角综放工作面平巷锚网支护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1-16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 ·国外巷道锚杆支护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外锚杆支护应用的发展 | 第13-14页 |
| ·锚杆支护理论的发展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2 大倾角综放工作面平巷变形破坏特征 | 第18-26页 |
| ·巷道基本条件 | 第18-20页 |
| ·工作面概况 | 第18页 |
| ·巷道围岩条件 | 第18-19页 |
| ·巷道技术参数和支护条件 | 第19-20页 |
| ·测站布置和观测方法 | 第20-21页 |
| ·设固定测站的观测方法 | 第20-21页 |
| ·同一时间的巷道采动变形观测 | 第21页 |
| ·固定测站实测巷道变形破坏特征 | 第21-23页 |
| ·回风平巷围岩变形特征 | 第21-22页 |
| ·运输平巷围岩变形特征 | 第22-23页 |
| ·407 工作面平巷变形破坏特征 | 第23页 |
| ·巷道变形破坏基本特征 | 第23页 |
| ·采动影响范围 | 第23页 |
| ·大倾角综放工作面平巷变形破坏基本规律 | 第23-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3 大倾角综放工作面平巷主要支护参数分析 | 第26-38页 |
| ·锚固能力 | 第26-30页 |
| ·托锚能力计算 | 第26-27页 |
| ·粘锚能力计算 | 第27页 |
| ·切向锚固能力计算 | 第27-28页 |
| ·托锚能力与粘锚能力的相互关系 | 第28-29页 |
| ·锚固能力分析计算 | 第29页 |
| ·锚固失效分析 | 第29-30页 |
| ·锚固能力主要参数的分析确定 | 第30-34页 |
| ·锚杆材质及杆径的分析确定 | 第30-31页 |
| ·锚固剂分析确定 | 第31-32页 |
| ·锚固方式与锚固长度分析确定 | 第32页 |
| ·锚杆长度的分析确定 | 第32-33页 |
| ·锚杆间距的分析确定 | 第33-34页 |
| ·锚杆安装工艺的分析确定 | 第34页 |
| ·锚杆护表构件 | 第34-37页 |
| ·托板 | 第34-36页 |
| ·金属网 | 第36页 |
| ·梁和钢带 | 第36-37页 |
| ·锚索 | 第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4 大倾角综放工作面平巷锚网支护方案 | 第38-45页 |
| ·巷道布置特点 | 第38-39页 |
| ·回风平巷布置 | 第38-39页 |
| ·运输平巷布置 | 第39页 |
| ·平巷支护方案及参数计算分析 | 第39-44页 |
| ·巷道断面形状和尺寸优化 | 第39-40页 |
| ·工作面平巷的支护方式 | 第40-41页 |
| ·锚网支护基本参数确定 | 第41-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5 工程应用 | 第45-57页 |
| ·工作面地质概况 | 第45页 |
| ·工作面运输平巷围岩分类 | 第45-46页 |
| ·工作面巷道布置 | 第46页 |
| ·工作面巷道断面参数及支护形式的确定 | 第46-50页 |
| ·支护方案设计基本原则 | 第47页 |
| ·支护参数计算 | 第47-50页 |
| ·巷道断面 | 第50页 |
| ·喷砼支护设计 | 第50页 |
| ·支护效果监测及评价 | 第50-54页 |
| ·监测方法及测站布置 | 第50-53页 |
| ·实测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 ·技术经济效益 | 第54-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6 结论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附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