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课题背景 | 第7-8页 |
·单片机应用范围及问题的产生 | 第8-10页 |
·本文的工作和论文的组织结构安排 | 第10-11页 |
·本文的工作及创新 | 第10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基于 AT89S52 的多软串口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 | 第11-22页 |
·扩展串口的常用方法 | 第11-13页 |
·采用专用芯片 | 第11页 |
·分时共用 | 第11-12页 |
·软件模拟法 | 第12-13页 |
·软串口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13-14页 |
·单片机 AT89S52 介绍 | 第14-21页 |
·存储器 | 第15-16页 |
·定时器/计数器 | 第16-17页 |
·串口 | 第17-18页 |
·中断系统 | 第18-21页 |
·编程语言和编程环境的介绍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基于 AT89S52 的多软串口通信系统的实现 | 第22-43页 |
·串口扩展部件 AT89S52 上的程序模块划分 | 第22-23页 |
·一路全双工软串口的实现 | 第23-34页 |
·扩展软串口的原理 | 第23-24页 |
·缓冲区的设置和管理 | 第24-26页 |
·变量和标志位的设置 | 第26-28页 |
·软串口的波特率设置 | 第28-29页 |
·一路全双工软串口的实现 | 第29-34页 |
·两路全双工软串口的实现 | 第34-35页 |
·多软串口通信系统的实现 | 第35-43页 |
·通信协议的引入 | 第36-37页 |
·AT89S52 主程序的实现 | 第37页 |
·串口中断子程序的实现 | 第37-40页 |
·外部中断0 中断子程序的实现 | 第40-42页 |
·外部中断1 中断子程序的实现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系统的进一步讨论和改进 | 第43-51页 |
·对本通信系统的评价 | 第43-45页 |
·上位机与 AT89S52 之间的电平转换电路 | 第45-46页 |
·全双工软串口的可扩展数与最高波特率 | 第46-49页 |
·本通信系统改进和移植时要考虑的问题 | 第49-51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