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大学生就业形象的媒介呈现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6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7-9页
 第二节 意义与研究目的第9页
 第三节 研究综述第9-13页
  一、就业报道研究第9-12页
  二、媒体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第12-13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设计第13-16页
  一、研究思路第13-14页
  二、研究方法第14页
  三、样本选取与分析第14-16页
  四、创新点第16页
第二章 就业报道与大学生就业形象第16-20页
 第一节 新闻媒介与就业报道第16-18页
 第二节 就业报道与大学生就业形象第18-20页
第三章 大学生就业形象建构的演进第20-24页
 第一节 统包统分阶段的“天之骄子”第20-21页
 第二节 双选制度初的“从容求职者”第21-22页
 第三节 扩招潮中面对市场的“普通劳动者”第22-24页
第四章 大学生就业形象现状分析第24-45页
 第一节 数据统计及分析第24-36页
  一、大学生就业报道数量第24-27页
  二、报道内容第27-30页
  三、报道体裁第30-31页
  四、报道性质第31-33页
  五、新闻来源第33-35页
  六、就业大学生形象第35-36页
 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报道的总体特征分析第36-40页
  一、报道数量差异大第36-37页
  二、大学生自身媒介地位被动第37页
  三、报道深度不足第37-39页
  四、正面宣传背后负面情绪弥漫第39-40页
 第三节 不同媒体中的大学生就业形象特点第40-45页
  一、作为政治宣传引导者的党报第40-41页
  二、作为市场竞争参与者的《新安晚报》第41-42页
  三、作为社会问题思考者的《中国青年报》第42-45页
第五章 大学生就业形象的影响因素第45-51页
 第一节 外在原因第45-49页
  一、政治的决定性影响第45-46页
  二、经济因素的显著性影响第46-47页
  三、社会文化的潜在影响第47-49页
 第二节 内部因素第49-51页
第六章 总结与评价第51-55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51-53页
 第二节 研究评价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