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绪论 | 第12-15页 |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二、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四、论文的内容及结构 | 第14-15页 |
| 1. 盈余管理概述 | 第15-20页 |
| ·盈余管理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 ·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的区别 | 第16-17页 |
| ·盈余管理的手段 | 第17-18页 |
| ·盈余管理存在的必然性 | 第18-20页 |
| ·公司管理当局出于各种动机 | 第18-19页 |
| ·存在盈余管理的各种内外部客观条件 | 第19-20页 |
| 2. 关联交易及其现状 | 第20-27页 |
| ·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的界定 | 第20-21页 |
|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状分析 | 第21-24页 |
| ·我国上市公司近几年关联交易次数及交易额分析 | 第21-22页 |
|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类型与手段分析 | 第22-24页 |
|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规制发展 | 第24-27页 |
| 3. 关联交易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工具的原因 | 第27-35页 |
| ·与非关联交易相比,关联交易更易为上市公司管理层控制 | 第27-28页 |
| ·投资者对关联交易认识程度不够 | 第28页 |
| ·关联交易的规范结构失衡 | 第28-30页 |
| ·过多注重于规范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行为 | 第28-29页 |
| ·强调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未注重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 第29页 |
| ·注重事前监控,不注重事中和事后的监控 | 第29-30页 |
| ·欠缺全局性规范措施 | 第30页 |
| ·责任不明确 | 第30页 |
| ·关联交易公允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0-35页 |
| ·价格的公允性问题 | 第30-31页 |
| ·关联交易程序的公允性问题 | 第31-33页 |
| ·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公允性问题 | 第33-35页 |
| 4. 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及其分析 | 第35-46页 |
| ·商品购销与劳务提供 | 第35-36页 |
| ·资金往来 | 第36-38页 |
| ·费用分担 | 第38页 |
| ·资产重组 | 第38-46页 |
| ·资产转让置换 | 第39-40页 |
| ·资产租赁 | 第40页 |
| ·委托或合作投资 | 第40-41页 |
| ·托管经营 | 第41页 |
| ·与下属公司资产重组中的关联交易 | 第41-42页 |
| ·无形资产关联交易增多 | 第42-43页 |
| ·股票回购增加 | 第43-44页 |
| ·对关联方利用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评价 | 第44-46页 |
| 5. 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识别 | 第46-55页 |
| ·案例分析:许继电气 | 第46-52页 |
| ·许继电气简介 | 第46页 |
| ·令人疑惑的高毛利率与伴随的关联交易 | 第46-51页 |
| ·毛利率与关联交易存在正相关关系 | 第51-52页 |
| ·案例揭示的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特点 | 第52页 |
| ·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识别方法 | 第52-55页 |
| ·分析季度间经营情况特别是毛利率有无异常变化 | 第53页 |
| ·分析毛利率异常变化的原因 | 第53页 |
| ·分析经营业绩异常时的关联交易 | 第53-54页 |
| ·从其他方面验证以上分析的判断是否正确 | 第54页 |
| ·检验合并报表的范围 | 第54-55页 |
| 6. 基于关联交易的盈余管理治理对策研究 | 第55-63页 |
| ·基于公司内部治理层面的盈余管理治理措施研究 | 第55-57页 |
| ·优化董事会结构,完善其监督功能 | 第55-56页 |
| ·实行分工负责制,完善董事会运行机制 | 第56-57页 |
| ·完善关联交易披露制度,加强信息披露检查 | 第57-59页 |
|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 第57-58页 |
| ·进一步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对策 | 第58-59页 |
| ·加强中介机构的独立性 | 第59-60页 |
| ·审议聘请会计师事务 | 第59-60页 |
| ·董事会审议决定的关联交易 | 第60页 |
| ·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完善股东诉讼制度 | 第60-63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