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论文--聚合类树脂及塑料论文--聚烯烃类及塑料论文

磺化反应改善聚乙烯亲水性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7页
   ·聚乙烯概述第12-20页
     ·聚乙烯的优良特性第12-14页
     ·国内外对PE改性的研究进展第14-16页
     ·聚乙烯改性方法第16-20页
       ·化学改性第17-18页
       ·物理改性第18-20页
   ·磺化概述第20-22页
     ·磺化工艺第20-21页
       ·浓硫酸和发烟硫酸磺化法第20-21页
       ·氯磺酸磺化法第21页
       ·二氧化硫和氧气磺化法第21页
       ·三氧化硫磺化法第21页
     ·磺化反应研究进展第21-22页
   ·聚合物亲水机理第22页
   ·电解池隔膜概述第22-24页
     ·电解池隔膜简介第22-23页
     ·电解池隔膜发展概况第23-24页
   ·本课题的意义和目的第24-25页
   ·本实验的实验方案第25-27页
     ·对PE非织物进行磺化处理第25页
     ·磺化PE非织物作为碱水电解槽制氧装置配套隔膜的研究第25-27页
第二章 磺化反应改善聚乙烯亲水性的研究第27-57页
   ·磺化反应原理第27-28页
   ·PE非织布的表面磺化改性第28页
   ·实验部分第28-31页
     ·主要原料及仪器设备第28-29页
       ·主要原料及药品第28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8-29页
     ·实验方法第29页
       ·磺化前的准备工作第29页
       ·实验过程第29页
     ·磺化后PE非织物的性能测试第29-31页
       ·接触角的测定第29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PE纤维微观形貌的观察第29-30页
       ·能量色散谱仪(EDX)对PE纤维表面进行元素分析第30页
       ·力学性能测试第30页
       ·耐腐蚀性能测试第30页
       ·磺化率的表征第30页
       ·离子交换容量的测定第30-31页
       ·含水率测定第31页
   ·结果与讨论第31-55页
     ·接触角的变化第31-33页
     ·反应温度对PE非织物磺化效果的影响第33-39页
       ·反应温度对磺化后PE非织物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第33-35页
       ·不同反应温度磺化后PE非织物的表面元素分析第35-36页
       ·反应温度对磺化后PE非织物拉伸性能的影响第36-37页
       ·反应温度对磺化率的影响第37页
       ·反应温度对离子交换容量的影响第37-38页
       ·反应温度对含水率的影响第38-39页
     ·反应时间对PE非织物磺化效果的影响第39-44页
       ·反应时间对磺化后PE非织物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第39-40页
       ·不同反应时间下磺化后PE非织物表面纤维元素分析第40-41页
       ·反应时间对磺化后PE非织物拉伸性能的影响第41-42页
       ·反应时间对磺化率的影响第42-43页
       ·反应时间对离子交换容量的影响第43页
       ·反应时间对含水率的影响第43-44页
     ·不同的物料配比对PE非织物磺化效果的影响第44-49页
       ·不同物料配比对磺化后PE非织物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第44-46页
       ·不同物料配比磺化后PE非织物表面纤维元素分析第46-47页
       ·不同物料配比对磺化后PE非织物拉伸性能的影响第47-48页
       ·不同物料配比对磺化率的影响第48页
       ·不同物料配比对离子交换容量的影响第48页
       ·不同物料配比对含水率的影响第48-49页
     ·磺化后PE非织物的表征第49-51页
       ·PE非织物失重分析第49页
       ·PE非织物热分析第49-50页
       ·PE非织物X射线衍射分析第50-51页
     ·磺化后PE非织物的耐浓碱性能测定第51-52页
       ·回流时间对失重率的影响第51-52页
       ·回流时间对拉伸性能的影响第52页
     ·磺化后PE非织物作为电解槽离子交换膜性能测定第52-55页
       ·电解回流时间对不同磺化时间条件下PE非织物隔膜电解槽两极板电压的影响第53-54页
       ·电解回流时间对不同物料配比条件下PE非织物隔膜电解槽两极板电压的影响第54-55页
       ·电解后PE非织物表面微观形貌分析第55页
   ·小结第55-57页
第三章 结论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ZnO发光器件的制备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关于某些重要的Finsler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