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 第1-8页 |
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概述 | 第8-13页 |
(一)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本质 | 第8-10页 |
1.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定义及产生的动因 | 第8-9页 |
2.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本质 | 第9-10页 |
(二)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种类 | 第10-13页 |
1. 从投资对象分:权益型、抵押权型、混合型 | 第11-12页 |
2. 从组织结构分:契约型、公司型 | 第12-13页 |
3. 其他分类 | 第13页 |
三、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设立的理论分析——信托法律关系研究 | 第13-17页 |
(一) 契约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中的信托关系 | 第13-16页 |
1. 英美法理论 | 第13-14页 |
2. 大陆法理论 | 第14-16页 |
3. 我国的投资信托理论分析 | 第16页 |
(二) 公司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信托定位——美国模式 | 第16-17页 |
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设立及免税资格取得的条件 | 第17-26页 |
(一) 组织结构要求 | 第17-20页 |
1. 成文法的规定 | 第18页 |
2. 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 第18-19页 |
3. 上市要求 | 第19-20页 |
4. 持股比例限制 | 第20页 |
(二) 资产要求 | 第20-22页 |
1. 投资领域及比例的法律规定 | 第20-21页 |
2. 目前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投资房地产业情况 | 第21页 |
3.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投资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三) 收入要求 | 第22-26页 |
1. 对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收入来源及比例的一般规定 | 第22-23页 |
2. 1986年前,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收入必须来源于被动投资 | 第23-24页 |
3. 被动投资标准的逐步放开 | 第24-26页 |
(四) 利润分配要求 | 第26页 |
五、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设立的法律推动与法律选择 | 第26-32页 |
(一) 联邦法规制及税法改革对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设立的推动 | 第26-30页 |
1. 现代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前身 | 第27页 |
2. 现代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起步 | 第27-28页 |
3. 1976 年税法改革对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设立及发展的推动 | 第28-29页 |
4. 1986 年税法改革对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广泛设立的推动 | 第29页 |
5. 90 年代后法律变革对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设立及发展的影响 | 第29-30页 |
(二) 各州立法模式及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设立的法律选择 | 第30-32页 |
1. 规范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州法立法模式 | 第30-31页 |
2.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设立的管辖法律选择 | 第31-32页 |
六、研究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设立的法律规制对我国的意义 | 第32-43页 |
(一) 以我国境内不动产权益出售给海外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并上市 | 第33-36页 |
1. 将商业性房地产出售给海外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对于我国房地产企业的益处 | 第34页 |
2. 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34-36页 |
(二) 构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设立相关法律制度 | 第36-43页 |
1. 引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相关制度的可行性 | 第36-37页 |
2. 引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这种投资工具的优越性 | 第37-38页 |
3. 我国目前的房地产资金集合信托计划——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 第38-39页 |
4. 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引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以及配套措施的完善 | 第39-43页 |
七、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48-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