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引言 | 第1-15页 |
| ·多倍体研究现状 | 第9页 |
| ·多倍体利用价值 | 第9-10页 |
| ·多倍体与杂种优势 | 第10-11页 |
| ·分子标记与杂种优势应用 | 第11-12页 |
| ·SSR技术的概述 | 第12-13页 |
| ·SSR的特点 | 第12页 |
| ·SSR的基本原理 | 第12页 |
| ·SSR技术的应用领域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3-15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20页 |
| ·实验材料 | 第15页 |
| ·供试材料 | 第15页 |
| ·仪器设备与试剂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20页 |
| ·DNA提取与SSR标记检测方法 | 第15-18页 |
| ·亲本和F_1单株基因组DNA提取(CTAB法) | 第15-16页 |
| ·F_2、F_3群体的单株DNA提取(CTAB微量法) | 第16页 |
| ·DNA的琼脂糖凝胶检测 | 第16页 |
| ·SSR反应体系 | 第16-17页 |
| ·1.5 检测SSR的多态性 | 第17-18页 |
| ·带型统计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 ·四沈甜/约翰逊草F_2、F_3田间性状调查 | 第19-20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0-30页 |
| ·四沈甜与约翰逊草亲缘关系分析 | 第20-21页 |
| ·F_2、F_3群体遗传稳定性分析 | 第21-24页 |
| ·F_1单株的SSR检测 | 第21页 |
| ·F_2群体内单株的SSR检测 | 第21页 |
| ·F_3群体内单株的SSR检测 | 第21-22页 |
| ·F_2、F_3群体内单株的SSR表现对比 | 第22页 |
| ·群体间各位点相似比较 | 第22-23页 |
| ·F_2、F_3群体中的分离情况分析 | 第23-24页 |
| ·四沈甜/约翰逊草F_2、F_3田间性状研究 | 第24-30页 |
| ·F_2株高表现 | 第24-25页 |
| ·F_3株高表现 | 第25页 |
| ·F_2、F_3株高比较 | 第25-27页 |
| ·F_2、F_3单株分蘖数分布表现 | 第27页 |
| ·F_2、F_3单株穗长分布表现 | 第27-28页 |
| ·F_2、F_3单株穗重及百粒重表现 | 第28页 |
| ·F_2、F_3单株穗型分布表现 | 第28-29页 |
| ·F_2、F_3单株叶脉类型分布表现 | 第29-30页 |
| 4 讨论 | 第30-34页 |
| ·四倍体的分子基础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 第30-31页 |
| ·群体的田间表现与杂种优势多代利用 | 第31-32页 |
| ·分子标记技术与同源四倍体群体 | 第32页 |
| ·四倍体杂种优势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 5 结论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40页 |
| 附录 | 第40-41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1-42页 |
| 作者简介 | 第42-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