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国际关系论文

认同与国际合作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导论第13-33页
 (一) 研究现状及选题的意义第13-22页
  1、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国际政治理论研究中观念性变量的凸现第14-18页
  2、认同:国际合作研究的一个有效视角第18-22页
 (二) 本文的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以及重点、难点第22-25页
  1、本文的两个研究层次第22-24页
  2、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以及重点、难点第24-25页
 (三) 与本文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及全文结构第25-33页
  1、几个假定第25-28页
  2、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第28-30页
  3、全文结构以及主要内容第30-33页
一、认同第33-59页
 (一) 认同的内涵与特点第33-42页
  1、什么是认同第33-34页
  2、认同的内涵第34-40页
  3、认同的特点第40-42页
 (二) 影响认同的因素第42-49页
  1、物质因素对认同的影响第43-45页
  2、文化对认同的影响第45-47页
  3、历史对认同的影响第47-49页
 (三) 认同的建构第49-59页
  1、身份认同的建构第50-55页
  2、观念认同的建构第55-59页
二、认同与国际合作第59-89页
 (一) 关于国际合作的一般理解第59-68页
  1、本文对国际合作的界定第60-62页
  2、现实主义的国际合作观第62-65页
  3、自由主义的国际合作观第65-68页
 (二) 国际合作研究中被忽视的认同因素第68-81页
  1、无政府状态假设中被忽视的认同问题第68-71页
  2、质疑理性利己主义假设第71-73页
  3、被国家利益概念掩盖的认同问题第73-77页
  4、结构与权力概念中的认同因素第77-81页
 (三) 认同与国际合作第81-89页
  1、认同与国际制度第81-84页
  2、认同与国际合作第84-89页
三、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认同与合作第89-122页
 (一) 中国:认同的内涵、困惑与反思第89-98页
  1、中国内生认同中的和平与合作内涵第89-92页
  2、天下观与朝贡体系:中国自我认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92-94页
  3、身份的失落与认同危机第94页
  4、认同的反思与重构第94-97页
  5、小结:中国传统认同的和平与合作性质第97-98页
 (二) 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身份认同与合作第98-108页
  1、类属身份的建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第99-101页
  2、角色身份的建构:从体系外挑战者到负责任的体系内成员第101-104页
  3、集体身份的建构:亚洲国家身份的回归第104-108页
 (三) 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观念认同与合作:以国际制度为例第108-119页
  1、中国参与国际制度的历程:互动以及认同的建构第109-114页
  2、广泛参与国际制度对中国的影响:认同与合作第114-119页
 (四) 改变自己影响世界第119-122页
四、中国与美国的认同与合作第122-154页
 (一) 中美认同的差异及其对合作关系的影响第122-128页
  1、美国的内生认同第122-125页
  2、中美认同的差异及其对合作关系影响第125-128页
 (二) 中美身份认同与合作第128-140页
  1、中美关系中的三种身份第129-132页
  2、身份认同的建构及合作的发展第132-140页
 (三) 中美之间的观念认同与合作:以人权问题为例第140-149页
  1、人权问题上的认同分歧第140-146页
  2、人权问题的认同与合作第146-149页
 (四) 建构良性认同 深化合作发展第149-154页
  1、加深了解,建立互信第149-151页
  2、建构良性认同,促进合作发展第151-154页
结论第154-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67页
致谢第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值求解PDE的DELTA序列方法
下一篇:湖北地区半夏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RAPD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