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7页 |
第一章 遗失物拾得的客体及主体界定 | 第7-14页 |
第一节 遗失物拾得的客体 | 第7-11页 |
第二节 遗失物拾得的主体 | 第11-14页 |
第二章 境外遗失物拾得立法评析 | 第14-25页 |
第一节 关于遗失物拾得的公示问题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关于拾得遗失物的保管及返还 | 第16-18页 |
第三节 关于遗失物拾得的费用、报酬及留置权 | 第18-22页 |
第四节 关于拾得遗失物的所有权归属 | 第22-23页 |
第五节 对遗失物与遗忘物进行区别的立法保护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我国遗失物拾得立法制度构建 | 第25-42页 |
第一节 我国遗失物立法现状及其评析 | 第25-27页 |
第二节 赋予拾得人报酬请求权及附条件所有权的必要性 | 第27-35页 |
第三节 对《中国物权法(草案)》中遗失物拾得制度的评析 | 第35-37页 |
第四节 对我国遗失物拾得立法制度构建的几点建议 | 第37-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49-52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52-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