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前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实意义 | 第11-20页 |
·诚信的伦理内涵 | 第11-14页 |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实意义 | 第14-20页 |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与归因 | 第20-31页 |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形式 | 第20-24页 |
·诚信道德认识模糊 | 第20-21页 |
·诚信意识与行为失衡 | 第21-22页 |
·“失信”行为多样化 | 第22-24页 |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 第24-31页 |
·学校诚信教育的不足 | 第24-25页 |
·社会诚信滑坡的影响 | 第25-26页 |
·家庭诚信教育的异化 | 第26-28页 |
·监督制约机制的乏力 | 第28-29页 |
·大学生自身素质的缺陷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 第31-43页 |
·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 | 第31-39页 |
·政治诚信教育 | 第31-32页 |
·学习诚信教育 | 第32-33页 |
·生活诚信教育 | 第33-37页 |
·契约诚信教育 | 第37-39页 |
·诚信教育的主要原则 | 第39-43页 |
·主体性原则 | 第39-40页 |
·发展性原则 | 第40页 |
·实践性原则 | 第40-41页 |
·自律与他律并举原则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具体途径 | 第43-54页 |
·打造诚信校园环境 | 第43-47页 |
·拓展诚信教育空间 | 第47-49页 |
·构建诚信评价机制 | 第49-52页 |
·完善诚信赏罚机制 | 第52-54页 |
结语:诚信——和谐社会大学生的立身之本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