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 ·本文的结构 | 第8-9页 |
| 2 网络安全基本介绍 | 第9-12页 |
| ·网络安全的定义 | 第9页 |
| ·网络安全技术的分类 | 第9-10页 |
| ·网络安全的解决方案 | 第10-12页 |
| 3 IPv6技术介绍 | 第12-24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IPv4和IPv6的主要区别 | 第12-14页 |
| ·IPv6的报头 | 第14-15页 |
| ·IPv6地址类型 | 第15-16页 |
| ·IPv6地址表达方式 | 第16-17页 |
| ·IPv6网络的安全性 | 第17-21页 |
| ·协议安全 | 第17-20页 |
| ·IPv6认证机制—身份认证头AH | 第17-19页 |
| ·IPv6加密机制—封装安全有效净荷头ESP | 第19-20页 |
| ·网络安全 | 第20-21页 |
| ·确保高性能转发的安全加密硬件 | 第21页 |
| ·各种安全保障机制 | 第21-22页 |
| ·IPv6安全机制对现有网络安全系统的冲击 | 第22-23页 |
| ·IPv6在全球的发展状况 | 第23-24页 |
| 4 防火墙和IDS技术 | 第24-33页 |
| ·防火墙技术 | 第24-27页 |
| ·防火墙概念以及功能 | 第24页 |
| ·防火墙具备的一般特点 | 第24页 |
| ·防火墙的分类 | 第24-25页 |
| ·包过滤的工作原理 | 第25页 |
| ·基于IPv4的防火墙及防火墙应用现状 | 第25页 |
| ·IPv6环境中防火墙需要考虑的问题 | 第25-26页 |
| ·IPv4的防火墙模型是否适用于IPv6 | 第26页 |
| ·目前的IPv6防火墙 | 第26-27页 |
| ·入侵检测技术 | 第27-33页 |
| ·入侵检测概念 | 第27页 |
| ·入侵检测的分类 | 第27-28页 |
| ·入侵检测过程 | 第28-29页 |
| ·入侵检测系统功能 | 第29页 |
| ·IPv6入侵检测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29-33页 |
| ·关键技术研究的原因 | 第29-30页 |
| ·IPv6入侵检测系统的部分目前研究成果 | 第30-33页 |
| 5 支持IPv6协议的防火墙设计与实现 | 第33-47页 |
| ·IPv4到IPv6的过渡策略 | 第33-34页 |
| ·防火墙开发环境 | 第34-35页 |
| ·基于Web的管理控制方式 | 第35页 |
| ·系统体系结构 | 第35页 |
| ·内核部分结构 | 第35-36页 |
| ·IPv6防火墙核心功能实现 | 第36-44页 |
| ·Netfilter/ip tables包过滤工作原理 | 第36-40页 |
| ·双协议栈包过滤系统的实现 | 第40页 |
| ·防火墙管理的主要模块 | 第40-44页 |
| ·Fedora Core 4 Linux系统下IPv6的配置 | 第44-45页 |
| ·防火墙测试 | 第45-47页 |
| 6 IPv6环境下入侵检测设计 | 第47-55页 |
| ·引言 | 第47页 |
| ·Snort入侵检测系统 | 第47-48页 |
| ·IPv6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 | 第48-55页 |
| ·IPv6数据报文解析模块 | 第48-51页 |
| ·隧道解码 | 第51-52页 |
| ·IPv6分段包的重组 | 第52-53页 |
| ·基于IPv6入侵攻击事件的检测 | 第53-54页 |
| ·IPv6输出模块 | 第54-55页 |
| 7 防火墙和IDS联动 | 第55-61页 |
| ·引言 | 第55页 |
|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的协同 | 第55-61页 |
| 8 技术展望 | 第61-66页 |
| ·引言 | 第61页 |
| ·IPS的工作原理与分类 | 第61-62页 |
| ·IPS基本功能及与综合网关区别 | 第62-63页 |
| ·IPS关键技术 | 第63-64页 |
| ·防火墙和IPS的结合 | 第64页 |
| ·IPS是否可以代替IDS | 第64-65页 |
| ·总结 | 第65-66页 |
| 9 总结与展望 | 第66-67页 |
| ·总结 | 第66页 |
| ·展望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