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造性成果声明 | 第1-4页 |
| 摘 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27页 |
| ·残采期矿山灾害的基本情况 | 第11-13页 |
| ·残采期矿山的动力灾害问题 | 第13-16页 |
| ·残采期的矿山结构特征 | 第13-14页 |
| ·残采期的矿山动力环境 | 第14-16页 |
| ·岩石动态力学的研究现状 | 第16-26页 |
| ·岩石动态力学性质与本构关系研究 | 第16-18页 |
| ·岩石结构应力波传播与衰减规律研究 | 第18-21页 |
| ·岩石结构动力问题的数值分析与数值计算 | 第21-23页 |
| ·动力荷载作用下边坡安全研究 | 第23-26页 |
|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 2 残采期抚顺西露天矿的基本情况 | 第27-47页 |
| ·抚顺西露天矿地质条件 | 第27-34页 |
|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 第27页 |
| ·气候条件 | 第27-28页 |
| ·工程地质特征 | 第28-32页 |
| ·水文地质特征 | 第32-34页 |
| ·抚顺西露天矿滑坡灾害 | 第34-37页 |
| ·抚顺西露天矿残采期现状剖析 | 第37-45页 |
| ·抚顺西露天矿残采期特征 | 第37-40页 |
| ·残采期灾害现状 | 第40-45页 |
| ·抚顺西露天矿残采期的动力灾害问题 | 第45-47页 |
| ·残采期西露天矿的地层结构特征 | 第45-46页 |
| ·残采期西露天矿的环境因素 | 第46-47页 |
| 3 循环载荷下岩石破坏过程变形场演化实验研究 | 第47-72页 |
| ·实验研究思路及方案 | 第47-48页 |
| ·思路 | 第47-48页 |
| ·实验方案 | 第48页 |
| ·观测方法及观测系统 | 第48-50页 |
| ·DSCM 变形测试原理 | 第48-49页 |
| ·Geo-DSCM 观测系统 | 第49-50页 |
| ·准静态加载下岩石材料变形场演化实验研究 | 第50-54页 |
| ·试件及实验准备 | 第50-51页 |
| ·方柱试件破坏过程的变形场演化 | 第51-54页 |
| ·准静态加载下岩石结构破坏过程变形场演化 | 第54-63页 |
| ·试件及实验准备 | 第54-55页 |
| ·实验结果 | 第55-62页 |
| ·岩石结构破坏过程变形场演化规律总结 | 第62-63页 |
| ·循环载荷下岩石材料变形场演化规律 | 第63-70页 |
| ·试件及实验准备 | 第63-64页 |
| ·循环载荷作用下岩石宏观变形曲线 | 第64-66页 |
| ·循环载荷作用下岩石试件表面变形场演化 | 第66-69页 |
| ·循环载荷作用下岩石变形破坏的其它规律 | 第69-70页 |
| ·岩石破坏过程变形场演化规律的应用——建立灾害监测系统 | 第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4 岩石试件的力学性质及岩石边坡的非线性特性 | 第72-89页 |
| ·边坡非线性蠕变模型及蠕变稳定性分析 | 第72-79页 |
| ·岩石的蠕变特性与应力水平的关系 | 第72-73页 |
| ·岩石的非线性蠕变模型 | 第73-75页 |
| ·非线性参数的线性化 | 第75页 |
| ·模型稳定性分析 | 第75-76页 |
| ·边坡的非线性蠕变模型及蠕变稳定性分析 | 第76-79页 |
| ·岩石边坡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 | 第79-83页 |
| ·岩石试件的动力学性质 | 第79-80页 |
| ·岩石边坡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 | 第80-81页 |
| ·边坡动力变形模型 | 第81-82页 |
| ·边坡非线性动力响应 | 第82-83页 |
| ·岩石边坡初始扰动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83-87页 |
| ·岩石边坡初始扰动的动力敏感性 | 第83-85页 |
| ·岩石边坡扰动力幅变化的动力敏感性 | 第85-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 5 抚顺矿务局西露天矿边坡的静动力分析 | 第89-137页 |
| ·模拟方案分析 | 第89页 |
| ·西露天矿开挖前后的静力分析 | 第89-94页 |
| ·构建模型及参数选取 | 第89-92页 |
| ·包含断层情况的静力分析 | 第92-94页 |
| ·西露天矿地震或矿震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94-135页 |
|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94-95页 |
| ·阻尼的选取 | 第95-96页 |
| ·不同外部环境作用的边坡动力响应分析 | 第96-132页 |
| ·不同内部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132-135页 |
| ·本章小节 | 第135-137页 |
| 6 结论 | 第137-139页 |
| 致谢 | 第139-1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0-151页 |
| 作者简介 : | 第151-152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著: | 第152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第152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与参与的科研情况: | 第152-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