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企业债券规模扩展研究

独创性声明第1页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第2-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12页
1 导言第12-20页
   ·研究背景第12-15页
   ·论文概念、结构与主要内容第15-18页
     ·概念界定第15-16页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第16-18页
   ·本文创新点与有待研究的问题第18-20页
     ·主要创新第18页
     ·有待研究的问题第18-20页
2 企业债券研究文献回顾第20-38页
   ·负债融资微观功能与影响研究第20-25页
     ·“税盾”功能第20-21页
     ·增加破产成本第21-22页
     ·减少代理成本,影响公司治理第22-25页
   ·企业债券微观选择机制研究第25-28页
     ·新融资优序理论第25-26页
     ·市场时机假说第26-27页
     ·资产相关理论第27-28页
   ·银行借款与企业债券融资的比较研究第28-30页
     ·信息传递路径差异第28-29页
     ·财务拮拘处理方式差异第29-30页
   ·企业债券的宏观功能与影响研究第30-36页
     ·银行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系统比较研究第30-34页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对企业债券融资优势的研究第34-36页
   ·小结第36-38页
3 企业债券规模扩展与经济发展实证分析第38-50页
   ·世界各国企业债券发展情况第38-41页
     ·市场集中第39-40页
     ·规模悬殊第40-41页
   ·企业债券规模与经济总量关系研究概述第41-42页
   ·研究内容与变量、数据选择第42-43页
     ·假设检验第42页
     ·样本、变量、数据选择与模型方法第42-43页
   ·变量统计分析与回归第43-45页
   ·回归结果分析第45-49页
     ·经济水平与经济总量第45-46页
     ·银行资产规模第46-47页
     ·存款规模第47页
     ·产业结构第47-48页
     ·不同时期变化第48-49页
   ·小结第49-50页
4 企业债券规模扩展微观机制研究第50-65页
   ·各国企业债券偏好特点实证分析第50-58页
     ·样本、变量与数据选择第50-51页
     ·企业债券投融资偏好分析第51-56页
     ·企业债券与其它金融工具的关系第56-58页
   ·企业债券规模扩展的微观机制第58-64页
     ·企业经营信息可识别性第58-59页
     ·规模与声誉第59-61页
     ·投资人特征第61-63页
     ·法规保护机制第63-64页
   ·小结第64-65页
5 中国企业债券发展特点与市场地位第65-85页
   ·中国早期企业债券发展第65-66页
   ·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类企业债券发展历程与特点第66-73页
   ·中国金融类企业债券发展第73-75页
   ·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地位第75-80页
     ·企业债券在发行市场中的地位第75-76页
     ·企业债券在企业融资中的地位第76-77页
     ·企业债券在交易市场中的地位第77-80页
   ·中国企业债券发展限制因素研究综述第80-84页
   ·小结第84-85页
6 中国企业债券违约机制研究第85-103页
   ·企业债券违约机制的形成第85-92页
     ·主动违约的形成:成本收益与诚信文化第85-90页
     ·被动违约风险的形成: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与企业内部自我调整能力第90-92页
   ·中国现期企业债券违约机制分析第92-98页
     ·法律环境与公司治理不良:存在较高的主动违约风险第92-97页
     ·转型时期企业环境不确定性较强:存在被动违约风险第97-98页
   ·企业债券市场违约承受力分析第98-102页
   ·小结第102-103页
7 中国企业债券规模潜力分析第103-118页
   ·经验模型分析第103-104页
   ·中国企业债券投资需求潜力分析第104-109页
   ·中国企业债券发行供给潜力分析第109-114页
     ·产业类企业债券发行供给分析第109-111页
     ·金融类企业债券发行供给分析第111-114页
   ·中国企业债券规模扩展中的矛盾第114-116页
     ·银行为主的企业债券体系极为脆弱,需要多元化第114页
     ·产业类企业债券发展可能引发银行信贷制度改革第114-116页
     ·企业债券发展面临偿债边界划分困惑第116页
   ·小结第116-118页
8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18-121页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118-119页
   ·政策建议第119-121页
     ·坚持额度管理,放宽发行条件,优化发行审核机制第119-120页
     ·加快银行体系改革,提高银行信用管理水平第120页
     ·加快债券基金及相关制度建设,促进投资多元化第120页
     ·建全信用管理法规,促进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7页
附件1 1990-2003 年世界各国(地区)企业债券规模与经济数据第127-144页
致谢第144-145页
作者简历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助催化剂和外给电子体对负载型钛系催化剂催化乙烯/丙烯共聚合的调节作用
下一篇:一类由人与出租车构成的排队系统时间依赖解的渐近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