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4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6-8页 |
| ·选题背景 | 第6页 |
| ·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 第6-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对房地产预警机制研究的状况 | 第8-12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 ·我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 | 第12-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 ·论文框架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房地产预警系统研究相关理论概述 | 第14-25页 |
| ·房地产周期理论 | 第14-16页 |
| ·房地产周期的相关基本概念 | 第14页 |
| ·房地产周期的过程描述 | 第14-16页 |
| ·房地产预警系统的含义 | 第16-22页 |
| ·房地产预警系统的内涵 | 第17-18页 |
| ·房地产预警系统的组成 | 第18页 |
| ·房地产预警的指标体系 | 第18-19页 |
| ·房地产预警系统运行流程 | 第19-20页 |
| ·房地产预警的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物元分析的概念 | 第22-23页 |
| ·物元的概念 | 第22页 |
| ·物元三要素的的定义 | 第22-23页 |
| ·本文研究采用的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房地产预警系统的构建 | 第25-38页 |
| ·房地产预警指标选择的原则 | 第25-26页 |
| ·房地产预警指标的选取 | 第26页 |
| ·房地产预警各项经济指标的含义 | 第26-28页 |
| ·房地产开发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 第26-27页 |
| ·房地产开发自有资金比例 | 第27页 |
| ·房价收入比 | 第27页 |
| ·商品房实际预售面积/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 | 第27页 |
| ·商品房施工面积/商品房竣工面积 | 第27页 |
| ·商品房空置率 | 第27-28页 |
| ·存量房交易面积/总交易面积 | 第28页 |
| ·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率 | 第28页 |
| ·商品房施工面积增长率 | 第28页 |
| ·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增长率 | 第28页 |
| ·土地开发面积增长率 | 第28页 |
| ·选取时差相关分析法对所选取的预警指标进行验证 | 第28-30页 |
| ·房地产预警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0页 |
| ·房地产预警机制中警界的选取 | 第30-31页 |
| ·房地产预警系统警度的判别 | 第31-36页 |
| ·利用统计预警法对于警度的判别 | 第31-33页 |
| ·基于预警模型的方法确定警度 | 第33-36页 |
| ·基于灰色度对房地产预警系统警度判别的预测 | 第36-38页 |
| ·灰色度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 ·模型的检验和利用模型的预测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郑州市房地产预警体系的实证研究 | 第38-54页 |
| ·郑州市概况 | 第38页 |
| ·郑州市历年房地产主要经济指标 | 第38-42页 |
| ·郑州市房地产业开发投资情况 | 第38-39页 |
| ·郑州市房地产市场开发情况 | 第39-40页 |
| ·郑州市房地产市场交易情况 | 第40-42页 |
| ·房地产金融方面的数据指标 | 第42页 |
| ·郑州市房地产预警体系的建立 | 第42-51页 |
| ·郑州市房地产预警指标的确定 | 第42-44页 |
| ·对郑州市房地产预警指标的时差相关性的检验表 | 第44-45页 |
| ·各预警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 第45-47页 |
| ·预警系统警界值的确定 | 第47-49页 |
| ·郑州市房地产预警体系警度判断 | 第49-51页 |
| ·判别结果的对比 | 第51页 |
| ·利用灰色模型的方法对郑州市房地产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 第51-52页 |
| ·根据GM(1,1)模型预测郑州市房地产市场未来两年的发展状况 | 第52页 |
| ·小结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