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马尾海校内迁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14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6-8页 |
第二节 既有研究的情况 | 第8-12页 |
第三节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抗战时期海校的内迁 | 第14-22页 |
第一节 海校抗战之前的情况 | 第14-18页 |
1 基本情况 | 第14-16页 |
2 办学特点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海校内迁 | 第18-22页 |
1 内迁的背景 | 第18-19页 |
2 内迁经过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海校在桐梓复校办学 | 第22-53页 |
第一节 教学的开展与招考情况 | 第22-34页 |
1 海校的沿袭与调整 | 第22-23页 |
2 海校的机构设置与人员构成 | 第23-25页 |
3 教学的开展与调整 | 第25-30页 |
4 教学特色 | 第30-31页 |
5 招考新生 | 第31-34页 |
第二节 学员校课毕业后的分配 | 第34-49页 |
1 分配至各炮台、布雷队、水雷工厂 | 第35-37页 |
2 出国参加实战,接受培训 | 第37-42页 |
3 参加赴英美培训、接舰 | 第42-49页 |
第三节 海校与桐梓社会的关系与影响 | 第49-53页 |
1 学员课外生活 | 第49-51页 |
2 开展抗战宣传 | 第51-52页 |
3 参与桐梓的中学教育 | 第52-53页 |
第三章 战后海校迁走,奉命结束 | 第53-60页 |
第一节 背景 | 第53-55页 |
1 关于迁离时间的探讨 | 第53-54页 |
2 海校复员规划 | 第54-55页 |
第二节 海校的撤并 | 第55-57页 |
1 战后海军领导体制与海军教育体制的变迁 | 第55页 |
2 海校撤并前后 | 第55-57页 |
第三节 海校撤并时未毕业学员的去向 | 第57-60页 |
1 舰训 | 第57-58页 |
2 入学青岛与年班制度的推广 | 第58-60页 |
第四章 余论 | 第60-63页 |
附件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9页 |
后记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