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综述一 中医脾虚证的现代研究进展 | 第11-19页 |
综述二 脾虚模型实验研究方法概述 | 第19-23页 |
综述三 SOM、CCK、SP、VIP与学习记忆的关系研究进展 | 第23-32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32-39页 |
脾藏神的理论研究 | 第32-39页 |
1 五脏藏神理论探讨 | 第32-33页 |
2 脾胃纳化水谷、转枢气机、运化水湿而主神志 | 第33-35页 |
3 脾藏意,在志为思 | 第35-36页 |
4 从现代研究看脾胃与神志的关系 | 第36-37页 |
5 脾藏神理论的临床指导意义 | 第37-39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39-65页 |
实验一 脾虚大鼠造模实验 | 第39-4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9页 |
2 结果 | 第39-42页 |
3 讨论 | 第42-45页 |
实验二 行为学观测研究 | 第45-5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5-46页 |
2 结果 | 第46-52页 |
3 讨论 | 第52-54页 |
实验三 脑内神经肽免疫组化实验研究 | 第54-6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4-55页 |
2 结果 | 第55-61页 |
3 讨论 | 第61-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照片 | 第66-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