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7页 |
一、交通肇事罪构成要件的基本内容 | 第7-23页 |
(一) 客观要件 | 第7-15页 |
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 第7-8页 |
2、发生重大事故 | 第8-13页 |
3、发生在交通运输活动中 | 第13-14页 |
4、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与结果之间必须具有因果关系 | 第14-15页 |
(二) 主体要件 | 第15-22页 |
1、交通运输人员 | 第15-16页 |
2、非交通运输人员 | 第16-17页 |
3、交通事故肇事者“所在单位的主管人员、机动车辆的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 | 第17-21页 |
4、应当确立法人作为交通肇事罪主体地位 | 第21-22页 |
(三) 主观要件 | 第22-23页 |
二、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 第23-29页 |
(一)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主观方面 | 第24-26页 |
(二)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客观方面 | 第26-27页 |
(三)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认定 | 第27-29页 |
三、逃逸致人死亡 | 第29-34页 |
(一) 明确逃逸人对“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 | 第29-31页 |
(二) 明确“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的界定 | 第31-34页 |
四、《解释》第6 条适用中应当注意的两个问题 | 第34-37页 |
(一) 是不作为犯罪不是作为犯罪 | 第34-35页 |
(二) 本条款是例示性规定不是限制性规定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