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页 |
一、企业并购概述 | 第7-10页 |
(一) 企业并购的法律内涵 | 第7-8页 |
(二) 企业并购的法律特征 | 第8-9页 |
1、并购是企业控制权的交易 | 第8页 |
2、并购的主体只能是企业 | 第8页 |
3、并购的客体是目标企业的财产所有权或经营控制权 | 第8页 |
4、并购形态具有多样性 | 第8-9页 |
5、并购中产生的法律关系复杂 | 第9页 |
(三) 企业并购的方式 | 第9-10页 |
1、取得财产 | 第9页 |
2、股份持有 | 第9页 |
3、订立合同 | 第9-10页 |
4、其他并购方式 | 第10页 |
二、企业并购中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 第10-25页 |
(一) 企业并购中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理论基础 | 第10-12页 |
1、企业解散、清算说 | 第10-11页 |
2、债务人变更说 | 第11页 |
3、债务人资产减少说 | 第11-12页 |
(二) 企业并购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性质和范围 | 第12-15页 |
1、企业并购中保护债权人利益的性质 | 第12-14页 |
2、企业并购中保护债权人利益的范围 | 第14-15页 |
(三) 企业并购中的债权人利益保护程序 | 第15-25页 |
1、合并企业对债权人的告知义务 | 第15-18页 |
2、债权人的异议申诉权 | 第18-24页 |
3、不适当履行债权人利益保护程序的后果 | 第24-25页 |
三、我国企业并购中债权人利益保护存在问题及完善建议 | 第25-39页 |
(一) 我国企业并购中债权人利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26-33页 |
1、缺乏完善的企业并购立法制度 | 第26-29页 |
2、没有实施债权人利益保护程序 | 第29-30页 |
3、企业并购后不承担、不清偿消灭企业的债务 | 第30-32页 |
4、债权人利益保护不平等,过分强调对大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 第32页 |
5、企业假借资产收购之名来逃避债务 | 第32-33页 |
(二) 完善企业并购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建议 | 第33-39页 |
1、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并购法律制度 | 第33-35页 |
2、设计合理可行的债权人利益保护程序 | 第35-36页 |
3、明确并完善并购争议解决机制 | 第36-37页 |
4、强化民事赔偿制度及其实现制度 | 第37-38页 |
5、建立良好的法制环境 | 第38-39页 |
结束语 | 第39-40页 |
注释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