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海洋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秸秆对球形棕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2页
 1 赤潮的危害第10-11页
 2 赤潮防治方法第11-16页
 3 他感物质——生物法和化学法的结合第16-18页
 4 秸秆控制水华的研究第18-20页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6 本研究的特色及创新性第21-22页
第二章 不同秸秆的抑藻活性比较第22-46页
 1 实验材料第22-25页
 2 实验方法和步骤第25-28页
 3 实验结果第28-43页
  3.1 不同秸秆的抑藻活性比较第28-30页
  3.2 秸秆附着微生物对抑藻效果的影响第30-32页
  3.3 不同粒度秸秆抑藻效果的比较第32-35页
  3.4 不同秸秆沉降过程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比较第35-37页
  3.5 不同秸秆浸出液抑藻效果的比较第37-43页
   3.5.1 棕囊藻细胞荧光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扫描结果第37-39页
   3.5.2 棕囊藻细胞密度对藻细胞荧光强度的标准曲线第39页
   3.5.3 不同处理秸秆浸出液的总酚含量第39-41页
   3.5.4 不同剂量秸秆浸出液的抑藻效果比较第41-43页
 4 讨论第43-45页
 5 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不同条件浸泡下稻秆浸出液抑藻活性与化学组分的比较第46-67页
 1 实验材料第46-47页
 2 实验方法和步骤第47-49页
  2.1 稻秆浸泡条件第47-48页
  2.2 不同条件浸出液总酚含量的测定第48页
  2.3 稻秆浸出液抑藻活性第48-49页
  2.4 浸出液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第49页
 3 实验结果第49-63页
  3.1 稻秆浸出液总酚含量测定第50页
  3.2 不同处理条件稻秆浸出液抑藻活性的测定第50-53页
  3.3 稻秆浸出液pH值对稻秆抑藻活性的影响第53页
  3.4 浸出液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第53-63页
   3.4.1 浸出液化学组分的检出第54-55页
   3.4.2 不同浸泡条件的稻秆浸出液化学组分分析第55-61页
   3.4.3 浸出液在抑制藻类生长过程中化学组分的变化第61-63页
 4 讨论第63-66页
 5 小结第66-67页
第四章 稻草抑制棕囊藻生长的机理初探第67-75页
 1 实验材料第67-68页
 2 实验方法第68-69页
  2.1 稻草/浸泡液处理藻细胞第68页
  2.2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藻细胞形态变化第68-69页
  2.3 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棕囊藻细胞外部形貌第69页
 3 结果第69-73页
  3.1 扫描电镜藻细胞形态的观察第69-70页
  3.2 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棕囊藻的外部形貌第70-73页
 4 讨论第73-74页
 5 小结第74-75页
结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7页
附在学期间发表文章第87-88页
附图第88-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西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离及E基因的原核表达
下一篇:基于XML的ERP数据服务中间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