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螺旋藻的营养成分 | 第10-13页 |
| ·蛋白质 | 第10-11页 |
| ·维生素及矿物质 | 第11页 |
| ·色素 | 第11-12页 |
| ·抗氧化酶 | 第12-13页 |
| ·其它成分 | 第13页 |
| ·碲的生物化学性质 | 第13-15页 |
| ·碲的性质 | 第13-14页 |
| ·有机碲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 第14-15页 |
| ·螺旋藻的光谱学特性 | 第15-17页 |
| ·螺旋藻中主要的光合色素 | 第15-17页 |
| ·螺旋藻在胁迫作用下的光谱学性质 | 第17页 |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生长初期施加Te(Ⅳ)胁迫对两种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 第19-24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9-20页 |
| ·藻种 | 第19页 |
| ·培养条件 | 第19页 |
| ·Te(Ⅳ)胁迫实验 | 第19-20页 |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20页 |
| ·碲胁迫强度的计算 | 第2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0-24页 |
| ·不同Te(Ⅳ)胁迫对两种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 第20-21页 |
| ·藻生长的动力学方程 | 第21-22页 |
| ·不同碲胁迫下各d的碲胁迫强度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Te(Ⅳ)胁迫对螺旋藻的生理生化影响 | 第24-32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4-26页 |
| ·藻种及仪器 | 第24页 |
| ·培养条件和方法 | 第24页 |
| ·Te(Ⅳ)胁迫试验 | 第24-25页 |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25页 |
| ·水溶性蛋白及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的测定 | 第25页 |
| ·SOD酶活性的测定 | 第25页 |
| ·色素含量的测定 | 第25-26页 |
| ·胞外粗多糖的测定 | 第2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0页 |
| ·各Te(Ⅳ)胁迫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 第26-27页 |
| ·水溶性蛋白、藻蓝蛋白(PC)及别藻蓝蛋白(APC)的含量 | 第27-28页 |
| ·SOD酶的活力测定 | 第28页 |
| ·脂溶性色素含量测定 | 第28-30页 |
| ·胞外多糖的含量 | 第30页 |
| ·结论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Te(Ⅳ)对螺旋藻胁迫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 第32-39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2-33页 |
| ·藻种及仪器 | 第32页 |
| ·培养条件和方法 | 第32页 |
| ·Te(Ⅳ)胁迫实验 | 第32-33页 |
| ·鲜活细胞及冻融藻细胞的光谱测定 | 第33页 |
| ·干细胞的固体荧光及红外光谱测定 | 第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8页 |
| ·UV-Vis吸收光谱变化 | 第33-34页 |
| ·室温荧光光谱变化 | 第34-36页 |
| ·冻融前后干细胞的固体荧光光谱 | 第36-37页 |
| ·冻融前后干细胞的红外光谱 | 第37-38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第五章 螺旋藻再吸水细胞的谱学研究 | 第39-51页 |
| 第一节 Te(Ⅳ)胁迫下螺旋藻细胞脱水与再吸纳引起的谱学变化 | 第39-46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9-40页 |
| ·藻种及仪器 | 第39-40页 |
| ·培养条件和方法 | 第40页 |
| ·Te(Ⅳ)胁迫实验 | 第40页 |
| ·鲜活细胞光谱测定 | 第40页 |
| ·螺旋藻再吸纳水及其光谱测定 | 第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5页 |
| ·UV-Vis吸收光谱的变化 | 第40-41页 |
| ·荧光光谱的变化 | 第41-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第二节 螺旋藻再吸水细胞在不同光强下的光谱学研究 | 第46-51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46页 |
| ·藻种及仪器 | 第46页 |
| ·螺旋藻干细胞的光谱测定 | 第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49页 |
| ·UV-Vis吸收光谱的变化 | 第46-47页 |
| ·荧光光谱的变化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9-51页 |
| 第六章 Te含量的测定及性质 | 第51-60页 |
| 第一节 富碲螺旋藻中Te含量的测定 | 第51-55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51-52页 |
| ·藻种 | 第51页 |
| ·仪器 | 第51-52页 |
| ·培养条件和方法 | 第52页 |
| ·Te含量的测定 | 第52页 |
| ·用HPLC法测定富碲螺旋藻中氨基酸含量 | 第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5页 |
| ·富碲螺旋藻中碲含量 | 第52-53页 |
| ·碲代氨基酸的检测 | 第53-55页 |
| 第二节 盐酸-SnCl_2体系中纳米态碲的性质 | 第55-60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55-56页 |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55页 |
| ·实验方法 | 第55页 |
| ·LLS测定参数 | 第55-5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6-58页 |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56页 |
| ·光散射特性 | 第56-57页 |
| ·TEM扫描 | 第57-58页 |
| ·激光散射扫描 | 第58页 |
| ·小结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 附录 | 第66-67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6页 |
| 学术讨论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