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7页 |
第1章 创新的理论分析 | 第7-11页 |
1.1 创新理论 | 第7-8页 |
1.1.1 熊彼特创新的含义和新理论的内容 | 第7-8页 |
1.2 金融服务多样化战略的理论 | 第8-11页 |
1.2.1 多样化的原理 | 第8-9页 |
1.2.2 协同效应的多角度解析 | 第9-11页 |
第2章 不同国家金融模式下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 | 第11-19页 |
2.1 德国银行制度下的银资关系 | 第11-13页 |
2.2 日本银行制度下的银资关系 | 第13-16页 |
2.3 美国银行制度下的银资关系 | 第16-19页 |
第3章 关于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互动的实证研究 | 第19-29页 |
3.1 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资金互动性分析 | 第19-23页 |
3.1.1 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资金对流的现状 | 第19-20页 |
3.1.2 货币市场资金流入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 | 第20-23页 |
3.2 货币市场因素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 | 第23-25页 |
3.2.1 货币市场利率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 | 第23-24页 |
3.2.2 货币供应量变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 | 第24-25页 |
3.3 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分析 | 第25-29页 |
3.3.1 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分析 | 第26-27页 |
3.3.2 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分析 | 第27-28页 |
3.3.3 股票价格的大波动对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影响分析 | 第28-29页 |
第4章 当前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29-42页 |
4.1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29-34页 |
4.1.1 货币市场发展相对滞后 | 第29-31页 |
4.1.2 资本市场的内部缺陷 | 第31-33页 |
4.1.3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人为隔离 | 第33-34页 |
4.2 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4.2.1 货币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 第34-36页 |
4.2.2 资本市场内部缺陷的原因分析 | 第36页 |
4.2.3 市场隔离的原因分析 | 第36-37页 |
4.3 现实缺陷和负面效应 | 第37-42页 |
4.3.1 货币市场发展滞后的负面效应 | 第37-41页 |
4.3.2 资本市场内部缺陷的负面效应 | 第41页 |
4.3.3 市场隔离的负面效应 | 第41-42页 |
第5章 我国银行与资本市场互动的策略选择 | 第42-58页 |
5.1 我国银行与资本市场的业务制度创新 | 第42-46页 |
5.1.1 银行债券业务创新的发展趋势 | 第42-44页 |
5.1.2 资本市场平台构建的理性选择——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证券化 | 第44-46页 |
5.2 我国银行与资本市场的组织制度创新 | 第46-50页 |
5.2.1金融 控股集团形式 | 第46-50页 |
5.3 我国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内部、外部监管创新 | 第50-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