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 ·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现状 | 第8页 |
| ·水中污染物质 | 第8-9页 |
| ·常规处理工艺的局限性 | 第9页 |
|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 ·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的研究应用概况 | 第11-13页 |
| ·填料的选择 | 第12页 |
| ·生物膜特性研究 | 第12-13页 |
| ·影响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的其他因素 | 第13页 |
| ·超滤膜分离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前言 | 第13页 |
| ·超滤的基本理论 | 第13-14页 |
| ·饮用水处理中的超滤技术 | 第14-15页 |
| ·膜污染及其解决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试验设计和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20页 |
| ·试验设计 | 第16-17页 |
| ·研究路线的确定 | 第16页 |
| ·工艺流程 | 第16页 |
| ·试验装置设计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主要测试项目和方法 | 第18-20页 |
| 第三章 跌水曝气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富营养化湖泊水的研究 | 第20-36页 |
| ·跌水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挂膜试验研究 | 第20-24页 |
| ·挂膜期间水温和溶解氧(DO)的变化 | 第20-21页 |
| ·挂膜期间浊度的去除 | 第21-22页 |
| ·挂膜期间氨氮(NH_3-N)的去除 | 第22页 |
| ·挂膜期间COD_(Mn)的去除 | 第22-23页 |
| ·挂膜期间藻类的去除 | 第23页 |
| ·挂膜期间NO_2~- -N的去除 | 第23-24页 |
| ·本节小结 | 第24页 |
| ·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24-29页 |
| ·对浊度去除的影响 | 第24-25页 |
| ·对NH_3-N去除的影响 | 第25-26页 |
| ·对COD_(Mn)去除的影响 | 第26-27页 |
| ·对藻类去除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对UV_(254)去除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对NO_2~--N去除的影响 | 第29页 |
| ·生物预处理工艺HRT的选择 | 第29页 |
| ·容积负荷对去除效率的影响 | 第29-31页 |
| ·单阶与三阶反应器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1页 |
| ·跌水充氧效果 | 第31-32页 |
| ·污染物沿水流方向在填料层中的去除规律 | 第32-33页 |
| ·生物膜的相关分析 | 第33-35页 |
| ·生物膜分析 | 第33页 |
| ·生物量的分析 | 第33-35页 |
| ·跌水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运行和管理 | 第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超滤对水中污染物去除特性的研究 | 第36-47页 |
| ·基本概念 | 第36页 |
| ·超滤前的预处理 | 第36-40页 |
| ·石英砂过滤特性 | 第36-38页 |
| ·陶粒过滤特性 | 第38-40页 |
| ·超滤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和运行特性 | 第40-46页 |
| ·清水试验 | 第40页 |
| ·浊度的去除 | 第40-41页 |
| ·氨氮的去除 | 第41页 |
| ·COD_(Mn)的去除 | 第41-42页 |
| ·藻类的去除 | 第42页 |
| ·UV_(254)的去除 | 第42-43页 |
| ·细菌的去除 | 第43页 |
| ·超滤膜的运行特性 | 第43-44页 |
| ·膜污染的控制、解决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跌水曝气生物接触氧化-超滤组合净水工艺的技术经济评价 | 第47-50页 |
| ·水厂处理工艺处理流程 | 第47页 |
| ·试验组合工艺和水厂工艺净水效率对比 | 第47-48页 |
| ·组合工艺各单元处理效率 | 第48页 |
| ·膜法组合净水工艺的经济分析 | 第48-50页 |
| ·国外膜法水厂的实践 | 第48-49页 |
| ·跌水曝气生物接触氧化-超滤组合净水工艺的经济分析 | 第49-50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0页 |
| ·建议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