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引言 | 第9-14页 |
1.1 背景介绍 | 第9-12页 |
1.1.1 嵌入式系统概述 | 第9-10页 |
1.1.2 嵌入式系统国内外研发概况及趋势 | 第10-12页 |
1.2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本文的组织 | 第12-14页 |
2. ARM教学开发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4-19页 |
2.1 系统组成 | 第14-16页 |
2.2 嵌入式系统开发模型 | 第16-18页 |
2.3 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 | 第18-19页 |
3. ARM教学开发系统硬件平台概述 | 第19-25页 |
3.1 总体结构 | 第19-20页 |
3.2 Samsung S3C4510B概述 | 第20-25页 |
3.2.1 S3C4510B及片内外围简介 | 第20-21页 |
3.2.2 S3C4510B的系统管理器(System Manager) | 第21-25页 |
4. ARM教学开发系统软件平台概述 | 第25-36页 |
4.1 嵌入式操作系统选型 | 第25-28页 |
4.1.1 传统嵌入式开发的特征及其面临的困难 | 第25页 |
4.1.2 评估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一些指标 | 第25-27页 |
4.1.3 选择Linux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 | 第27-28页 |
4.2 μCLinux简介 | 第28-33页 |
4.2.1 μCLinux设计特征 | 第28-31页 |
4.2.2 μCLinux的基本架构 | 第31页 |
4.2.3 μCLinux系统组成 | 第31-32页 |
4.2.4 μCLinux内核源文件的组织介绍 | 第32-33页 |
4.3 开发环境 | 第33-36页 |
4.3.1 Linux环境下编译器和调试器 | 第34页 |
4.3.2 Windows环境下编译、调试软件 | 第34-36页 |
5. BootLoader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第36-41页 |
5.1 BootLoader简介 | 第36页 |
5.2 BootLoader主要功能 | 第36-37页 |
5.3 BootLoader的设计 | 第37-41页 |
6. 嵌入式操作系统μCLinux的移植 | 第41-53页 |
6.1 操作系统的移植步骤 | 第41页 |
6.2 交叉编译环境搭建 | 第41-43页 |
6.3 内核引导 | 第43-44页 |
6.4 移植μCLinux到Samsung S3C4510B | 第44-47页 |
6.5 Root文件系统构建 | 第47-48页 |
6.6 驱动程序的编写 | 第48-50页 |
6.6.1 驱动程序概述 | 第48-49页 |
6.6.2 在μClinux中增加自己的设备驱动 | 第49-50页 |
6.7 编译μClinux内核 | 第50-53页 |
7. 程序烧录与验证 | 第53-56页 |
7.1 程序烧录 | 第53-54页 |
7.2 对实验板进行测试 | 第54-56页 |
7.2.1 用BootLoader对实验板进行测试 | 第54-55页 |
7.2.2 使用超级终端观察μCLinux的启动过程 | 第55-56页 |
总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