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4页 |
第一章 能源与国家安全 | 第14-18页 |
·能源国防安全 | 第14-15页 |
·能源与政治安全 | 第15-16页 |
·能源与经济安全 | 第16-17页 |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安全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中国能源安全态势分析 | 第18-24页 |
·中国能源储量、使用和未来需求状况 | 第18-19页 |
·石油能源的国际政治生态险恶,中国海外石油供应不安全 | 第19-21页 |
·供应风险 | 第19-20页 |
·运输风险 | 第20-21页 |
·储备风险 | 第21页 |
·天然气与中国国家安全 | 第21-22页 |
·水能问题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山西建设新型能源基地对中国能源安全与发展的重要性 | 第24-39页 |
·资源丰富,条件优越 | 第24-25页 |
·历史贡献 | 第25-26页 |
·煤炭外援 | 第25-26页 |
·电力贡献 | 第26页 |
·对我国未来总体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 第26-30页 |
·能源安全的保证,地位不可动摇 | 第26-28页 |
·国家工业化中期发展的保证 | 第28-30页 |
·历史的教训 | 第30-34页 |
·价值双向流失,经济差距拉大 | 第30-31页 |
·产业结构畸形,严重偏离全国的发展趋势 | 第31-33页 |
·生态平衡破坏、人民健康水平下降 | 第33-34页 |
·建设新型基地的思路评述 | 第34-39页 |
·以人为本 | 第36页 |
·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 | 第36页 |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 第36-37页 |
·坚持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原则 | 第37页 |
·发挥资源优势与区域比较优势 | 第37页 |
·符合山西省产业发展实际 | 第37-38页 |
·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建设新型能源与工业基地的措施建议 | 第39-49页 |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 第39-40页 |
·在中部崛起中的把握优势生态位,争取发挥主导作用 | 第40页 |
·以强势产业为基础,大力哺育制造业 | 第40-43页 |
·发展装备制造业是山西乃至国家振兴的关键 | 第40-41页 |
·发展装备制造业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一致要求 | 第41-42页 |
·循序渐进实现强势产业的有机转换,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 第42-43页 |
·改善区域经济内部生态促进产业集群 | 第43-49页 |
·吸引投资的前提,产业结构调整的必须 | 第43-45页 |
·产业集群的孵化室 | 第45-49页 |
结束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56页 |
承诺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