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亲亲相隐制度对现代法律的启示--以亲属拒证权的构建为视角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11页
一、 亲亲相隐制度的历史演化第11-19页
 (一) 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亲亲相隐制度第11-17页
  1. 亲亲相隐制度的起源第11-12页
  2. 汉代前后亲亲相隐制度的成文化第12-13页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亲亲相隐制度的曲折发展第13-14页
  4. 隋唐亲亲相隐制度的成熟完备第14-15页
  5. 唐以后亲亲相隐制度的细微变化第15-16页
  6. 清末民国时期亲亲相隐制度的存废之争第16-17页
 (二) 亲亲相隐制度生存的社会原因第17-19页
  1. 经济基础——小农经济的发展模式第17页
  2. 理论基石——儒家思想的推进第17-18页
  3. 生存土壤——家国一体的管理模式第18页
  4. 政治因素——宗法制的发展第18-19页
二、 近现代法治观念下的亲亲相隐制度第19-24页
 (一) 新中国成立后的亲亲相隐制度第19-21页
  1. 亲亲相隐制度在大陆的销声匿迹第19页
  2. 亲亲相隐制度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定位第19-20页
  3. 亲亲相隐制度在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相关规定第20-21页
  4. 亲亲相隐制度在台湾地区的特殊规定第21页
 (二) 亲亲相隐制度在其它国家的类似规定和应用第21-24页
  1. 大陆法系国家的类似规定与应用第22-23页
  2. 英美法系国家的类似规定与应用第23-24页
三、 亲亲相隐制度在现代法治社会中的价值定位第24-37页
 (一) 亲亲相隐制度的现代缺失分析第24-31页
  1. 理论中关于亲亲相隐的争议第24-27页
  2. 实体法中亲亲相隐规则的空白第27-28页
  3. 程序法中对亲亲相隐适用的限制第28页
  4. 实践中由于拒证权的缺失带来的问题第28-31页
 (二) 亲亲相隐制度的必要性分析第31-37页
  1. 从人本主义精神看亲亲相隐的道德性第31-32页
  2. 从法的自由价值看亲亲相隐的价值性第32-33页
  3. 从构建和谐社会看亲亲相隐的功能性第33-34页
  4. 从刑法谦抑理论看亲亲相隐的实证性第34-36页
  5. 从期待可能性理论看亲亲相隐的趋向性第36-37页
四、 亲亲相隐的现代活化——亲属拒证权第37-44页
 (一) 本土化的亲属拒证权的要件第37-40页
  1. 亲属拒证权的主体要件第38页
  2. 亲属拒证权的主观要件第38-39页
  3. 亲属拒证权的客体要件第39页
  4. 亲属拒证权的客观要件第39-40页
 (二) 特色化的亲属拒证权法律设计第40-44页
  1. 未来《证据法》(草案)的具体法条设计第40-41页
  2. 刑事法律的具体法条设计第41-42页
  3. 民事法律的具体法条设计第42-43页
  4. 行政法律的具体法条设计第43页
  5. 防止公检法滥用职权的具体条文设计第43-44页
五、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8-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探析我国现代司法仪式--以物质形式符号为视角
下一篇:未成年犯的再社会化--从社区矫正的刚性与柔性角度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