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发动机性能分析模型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8页 |
| 符号表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RBCC推进系统基本原理及其关键技术 | 第11-15页 |
| ·RBCC推进系统及其数值模型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 ·RBCC推进系统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RBCC发动机性能模型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燃烧室性能分析模型 | 第24-45页 |
| ·广义一维流动模型 | 第24-31页 |
| ·广义一维流动方程 | 第25-29页 |
| ·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 | 第29-31页 |
| ·一维流动方程的数值求解方法 | 第31-36页 |
| ·MacCormack格式 | 第31-32页 |
| ·Operator-Splitting方法 | 第32-34页 |
| ·α-QSS方法 | 第34-35页 |
| ·边界条件 | 第35-36页 |
| ·燃烧室性能分析模型 | 第36-40页 |
| ·燃料喷注模型及化学反应方程 | 第36页 |
| ·一次火箭燃气加质模型与引射火箭模型 | 第36-38页 |
| ·摩擦系数 | 第38-39页 |
| ·燃烧室推力计算 | 第39-40页 |
| ·燃烧室性能分析模型校验 | 第40-43页 |
| ·引射模态模型校验 | 第40-42页 |
| ·超燃模态模型校验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5页 |
| 第三章 发动机/机身一体化性能分析 | 第45-61页 |
| ·飞行器前体性能分析 | 第46-52页 |
| ·非设计状态分析 | 第47-48页 |
| ·气流捕获量计算 | 第48-50页 |
| ·前体所受阻力分析 | 第50-51页 |
| ·前体性能分析模型 | 第51-52页 |
| ·进气道与隔离段性能分析 | 第52-55页 |
| ·飞行器后体喷管性能分析 | 第55-59页 |
| ·后体性能分析模型 | 第56-57页 |
| ·参数筛选 | 第57-58页 |
| ·响应面方程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1页 |
| 第四章 RBCC发动机性能分析模型及软件 | 第61-75页 |
| ·RBCC发动机性能分析模型 | 第61-64页 |
| ·引射模态 | 第61页 |
| ·亚燃模态 | 第61-62页 |
| ·超燃模态 | 第62-63页 |
| ·发动机性能计算 | 第63-64页 |
| ·RBCC性能分析软件 | 第64-68页 |
| ·功能模块 | 第65-66页 |
| ·软件使用说明 | 第66-68页 |
| ·软件应用 | 第68-73页 |
| ·Hyperion推进系统性能分析 | 第69-71页 |
| ·燃料喷注方案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研究 | 第71-72页 |
| ·燃烧室构型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研究 | 第72-73页 |
| ·不同飞行状态下前体性能分析 | 第73页 |
| ·小结 | 第73-75页 |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75-78页 |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5-76页 |
| ·进一步工作建议 | 第76-78页 |
| 附录 | 第78-84页 |
| 附录1 变比热关系式 | 第78-79页 |
| 附录2 有限速率公式参数 | 第79-80页 |
| 1.反应速率公式 | 第79页 |
| 2.反应速率指数 | 第79-80页 |
| 附录3 响应面方程系数 | 第80-84页 |
| 1.Supersonic | 第80-82页 |
| 2.Hypersonic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88-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