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8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6页 |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的基本理论 | 第18-27页 |
·特色农业的界定 | 第18-20页 |
·特色农业的概念 | 第18页 |
·特色农业的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特色农业发展的一般原则 | 第19-20页 |
·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及其评价 | 第20-21页 |
·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的概念 | 第20页 |
·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及其评价 | 第20-21页 |
·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的基本经济学理论 | 第21-24页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1-22页 |
·竞争优势理论 | 第22-23页 |
·农业产业化理论 | 第23-24页 |
·技术创新理论 | 第24页 |
·特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 | 第24-27页 |
·集中系数 | 第24-25页 |
·效率比较优势指数 EAI(Efficiency Advantage Indices) | 第25页 |
·规模比较优势指数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一线两带”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 第27-41页 |
·“一线两带”区域发展特色农业的基本条件 | 第27-28页 |
·地理环境及自然资源条件 | 第27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7页 |
·区位条件 | 第27页 |
·科技支撑条件 | 第27-28页 |
·“一线两带”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 第28-31页 |
·特色种植业生产现状 | 第28-29页 |
·特色养殖业生产现状 | 第29-30页 |
·特色农业产业布局现状 | 第30-31页 |
·“一线两带”区域农业发展特征 | 第31-37页 |
·社会综合发展概况 | 第31-32页 |
·农业产值及其产量特征 | 第32-34页 |
·农民收入及其结构特征 | 第34-37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37-41页 |
第四章 “一线两带”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及其选择 | 第41-49页 |
·“一线两带”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目标 | 第41页 |
·“一线两带”区域特色农业产业评价 | 第41-42页 |
·“一线两带”区域特色农业当前的发展模式 | 第42-43页 |
·果业发展模式 | 第42-43页 |
·奶业发展模式 | 第43页 |
·蔬菜业发展模式 | 第43页 |
·“一线两带”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模式选择 | 第43-49页 |
·果业发展模式选择 | 第44-46页 |
·奶业发展模式选择 | 第46-48页 |
·蔬菜业发展模式选择 | 第48-49页 |
第五章 “一线两带”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对策 | 第49-57页 |
·加强政府对特色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 | 第49-50页 |
·坚持常规农业与特色农业并重 | 第50页 |
·建立完善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农业和农村投资体制 | 第50-51页 |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51-52页 |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在特色农业中的贡献率 | 第52-54页 |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特色农业发展 | 第54-55页 |
·注重生态保护,促进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 第55-57页 |
结束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 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