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图表目录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言 | 第14-26页 |
1.1 开放式基金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 第14-16页 |
1.1.1 开放式基金的概念及特征 | 第14-15页 |
1.1.2 开放式基金相对于封闭式基金的优势与不足 | 第15-16页 |
1.2 开放式基金的发展过程 | 第16-18页 |
1.2.1 开放式基金的形成 | 第16-17页 |
1.2.2 开放式基金的发展 | 第17-18页 |
1.2.3 世界部分国家与地区开放式基金现状 | 第18页 |
1.3 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 | 第18-23页 |
1.3.1 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内涵 | 第19-20页 |
1.3.2 导致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因素 | 第20-22页 |
1.3.3 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表现 | 第22-23页 |
1.4 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 | 第23-25页 |
1.4.1 预警机制与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的定义 | 第23页 |
1.4.2 风险管理与风险预警机制的关系及建立预警机制的一般步骤 | 第23-25页 |
1.5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建立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顶警机制的现实基础 | 第26-38页 |
2.1 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现状 | 第26-30页 |
2.2 影响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特殊缘由 | 第30-35页 |
2.2.1 我国证券市场不够完善 | 第30-32页 |
2.2.2 投资理念不够成熟 | 第32-34页 |
2.2.3 政策因素影响资金供求 | 第34-35页 |
2.3 目前国内外对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控制措施 | 第35-37页 |
2.4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建立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的理论依据 | 第38-55页 |
3.1 国内外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相关理论综述及评价 | 第38-42页 |
3.1.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38-41页 |
3.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41-42页 |
3.2 国内外宏观经济预警理论与方法 | 第42-47页 |
3.2.1 宏观经济预警理论 | 第43-45页 |
3.2.2 宏观经济预警方法 | 第45-47页 |
3.3 国内外企业预警理论与方法 | 第47-53页 |
3.3.1 企业预警的内涵 | 第48页 |
3.3.2 企业预警理论 | 第48-50页 |
3.3.3 企业预警方法 | 第50-53页 |
3.4 小结及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53-55页 |
第四章 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预警指标设计 | 第55-82页 |
4.1 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分析 | 第55-69页 |
4.1.1 流动性风险的表面成因分析 | 第55-56页 |
4.1.2 流动性风险的深层形成机理剖析 | 第56-69页 |
4.2 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预警指标设置 | 第69-80页 |
4.2.1 选择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预警指标的原则 | 第69-70页 |
4.2.2 投资风险子系统指标设计 | 第70-75页 |
4.2.3 资金管理风险子系统指标设计 | 第75-78页 |
4.2.4 投资者行为风险子系统指标设计 | 第78-80页 |
4.3 小结 | 第80-82页 |
第五章 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的设计与运作 | 第82-95页 |
5.1 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的设计 | 第82-90页 |
5.1.1 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的设计思路 | 第82页 |
5.1.2 信息收集系统 | 第82-83页 |
5.1.3 定量预警系统 | 第83-86页 |
5.1.4 定性预警系统 | 第86-87页 |
5.1.5 报警系统 | 第87-88页 |
5.1.6 排警对策系统 | 第88-90页 |
5.2 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的运作 | 第90-94页 |
5.2.1 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的运作流程 | 第90-93页 |
5.2.2 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的动态调整 | 第93-94页 |
5.3 小结 | 第94-95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95-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
附录 | 第100-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