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通风、除尘、空气净化、除湿论文

室内静电净化装置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主要图表第1-14页
主要符号表第14-15页
1 绪论第15-23页
   ·前言第15页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特性及其危害第15-18页
     ·可吸入颗粒物第15页
     ·室内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第15-16页
     ·室内空气中颗粒物的分布第16-17页
     ·有吸烟情况下室内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第17-18页
   ·室内粉尘浓度标准第18-19页
   ·室内空气净化器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第19-21页
     ·目前国内外对室内空气净化器的研究侧重点第20-21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21-23页
2 静电空气净化器的设计第23-38页
   ·概述第23页
   ·净化器内的各种电场的结构与形式第23-26页
     ·边沿放电的平板式电场第23-24页
     ·线放电的平板式电场第24页
     ·针尖放电的蜂窝式电场第24-25页
     ·线放电的蜂窝电场结构第25页
     ·交变净化电场第25-26页
   ·室内净化器电场设计方法第26-33页
     ·电晕形式、起晕电场强度与起晕电压第26-29页
       ·等离子体概述第26-27页
       ·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第27页
       ·电晕放电的起晕判定第27-29页
     ·温度和压力对电晕的影响第29页
     ·电晕电压第29-30页
     ·净化器的净化效率和有效驱进速度第30-32页
     ·净化器中集尘极板的面积第32页
     ·净化器中电场有效断面积及电场长度第32-33页
   ·实验装置的设计过程第33-34页
     ·电晕形式、主要参数的选择第33页
     ·电场设计步骤第33-34页
   ·实验装置的制作第34页
   ·实验数据与分析第34-35页
   ·管道式静电空气净化器的设计第35-36页
   ·结论与建议第36-38页
3 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第38-50页
   ·引言第38页
   ·试验测试系统组成及特性第38页
   ·主要试验仪器及性能第38-47页
     ·直流高压发生器第42-44页
     ·数字微压计第44-45页
     ·FVR055G7S—4EX型变频器第45页
     ·TSI 8520型Dust-Trak气溶胶检测仪第45-46页
     ·TSI 8585/8586型热风速仪第46页
     ·A-21ZX臭氧检测仪第46-47页
     ·JYQ-Ⅱ型浮游细菌采样器第47页
   ·室内含尘浓度的表示方法第47页
   ·对激光粒子计数仪非等速采样的讨论第47-49页
   ·风量的测定方法第49-50页
4 静电空气净化器性能的实验研究第50-65页
   ·粉尘的荷电性和导电性第50-51页
   ·不同净化器电源的特性第51-52页
   ·粉尘的粘附性第52页
   ·气流分布不良对收尘效率的影响第52-53页
   ·净化效率第53-54页
     ·分级净化效率第53-54页
   ·线放电蜂窝电场的试验结果第54-58页
     ·净化电场的电晕特性第54-55页
     ·初阻力与电场风速的关系,非稳态过滤效率曲线第55-56页
     ·线放电蜂窝电场的净化效率第56-58页
       ·线放电蜂窝电场的计数效率第56-58页
   ·三种市场上的静电净化器产品的试验结果第58-60页
     ·三种市场上的静电净化器产品的结构参数第58页
     ·start—900型净化消毒机测试结果第58-59页
       ·start—900型净化消毒机净化效率测试结果第58页
       ·start—900型净化消毒机风量测试第58-59页
       ·start—900型净化消毒机臭氧测试第59页
       ·start—900型净化消毒机负离子测试第59页
     ·start—600型净化消毒机测试结果第59-60页
       ·净化效率测试结果第59页
       ·start—600型净化消毒机风量测试第59-60页
       ·start—600型净化消毒机臭氧量测试第60页
     ·800型吸顶机测试结果第60页
       ·净化效率测试结果第60页
       ·800型吸顶机臭氧测试第60页
   ·静电净化器的杀菌原理与效果第60-63页
   ·小结第63-65页
5 净化空间的理论分析与静电净化器效果评价第65-76页
   ·引言第65页
   ·研究对象第65页
   ·分析第65-67页
   ·对方程的解的分析第67-71页
     ·新风中颗粒物浓度对室内浓度变化的影响第68-70页
     ·室内净化器的风量对室内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影响第70-71页
   ·室内净化器的评价标准第71-74页
     ·美国ANSI/AHAM AC-1-1988标准第71-73页
       ·确定衰减系数第72页
       ·洁净空气量(CADR)第72-73页
     ·日本南野修方法第73页
     ·日本工业标准JISC9615-1976第73-74页
     ·中国国家标准GB/T 18801—2002第74页
     ·地方标准第74页
     ·企业标准第74页
   ·小结第74-76页
6 静电空气净化器电场捕集过程的理论分析第76-87页
   ·静电净化理论的发展第76页
   ·颗粒污染物的荷电模型第76-78页
     ·场致荷电模型第76-77页
     ·扩散荷电模型第77-78页
   ·荷电后污染粒子在净化空间的运动规律第78-80页
     ·在电场力作用下荷电尘粒的运动第78-79页
     ·在重力作用下尘粒的运动第79页
     ·电风造成的尘粒运动第79-80页
   ·静电净化的相关模型第80-82页
     ·层流理论第80页
     ·紊流理论第80-82页
   ·线—板式净化电场的数学物理模型第82-86页
     ·扩散场作用下的粒子输运第83页
     ·力场作用下的粒子输运第83页
     ·流场作用下的粒子输运第83-85页
     ·边界条件第85-86页
   ·管式净化电场的数学物理模型第86页
   ·小结第86-87页
7 静电净化器中臭氧生成规律的实验研究第87-93页
   ·臭氧的性质第87页
   ·臭氧杀菌原理第87-88页
   ·室内静电净化器内臭氧的产生第88-89页
     ·电晕放电中臭氧的生成机理第88页
     ·静电净化器中主要参量对臭氧浓度的影响第88-89页
       ·气源流量和电晕功率对臭氧生成量的影响第88-89页
   ·净化器产生的臭氧的控制方法第89-92页
   ·小结第92-93页
8 总结第93-95页
   ·结论第93-94页
   ·展望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致谢第99-9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荣誉第98-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鼻咽癌肿瘤抗原的血清学筛选及表达研究
下一篇:主位推进与翻译——语篇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