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献综述 | 第1-26页 |
1.1 酶 | 第8-14页 |
1.1.1 酶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史 | 第8-9页 |
1.1.2 酶的催化作用机理 | 第9-10页 |
1.1.3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 第10-13页 |
1.1.3.1 底物浓度的影响 | 第10-11页 |
1.1.3.2 酶浓度的影响 | 第11页 |
1.1.3.3 温度的影响 | 第11-12页 |
1.1.3.4 pH值的影响 | 第12-13页 |
1.1.4 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 第13-14页 |
1.1.4.1 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强 | 第13页 |
1.1.4.2 酶催化作用的效率高 | 第13页 |
1.1.4.3 酶催化作用的条件温和 | 第13-14页 |
1.2 固定化酶 | 第14-16页 |
1.2.1 固定化酶的概念及其特点 | 第14页 |
1.2.2 固定化酶的方法 | 第14-16页 |
1.2.2.1 吸附法 | 第14-15页 |
1.2.2.2 包埋法 | 第15页 |
1.2.2.3 共价键合法 | 第15页 |
1.2.2.4 交联法 | 第15-16页 |
1.3 酶生物传感器 | 第16-22页 |
1.3.1 酶生物传感器的概念及其特点 | 第16页 |
1.3.2 酶生物传感器的结构 | 第16-17页 |
1.3.3 酶生物传感器的发展阶段 | 第17-19页 |
1.3.3.1 第一代酶生物传感器 | 第18页 |
1.3.3.2 第二代酶生物传感器 | 第18-19页 |
1.3.3.3 第三代酶生物传感器 | 第19页 |
1.3.4 酶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 第19-22页 |
1.4 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1.5 本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2 鱼鳔膜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的制备 | 第26-47页 |
2.1 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的设计要求及其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31页 |
2.2.1 试剂 | 第27页 |
2.2.2 仪器 | 第27页 |
2.2.3 用于固定化酶载体的选择 | 第27-28页 |
2.2.4 葡萄糖氧化酶在鱼鳔膜上的固定化 | 第28-29页 |
2.2.5 氧敏感膜的制备 | 第29页 |
2.2.6 葡萄糖传感器的装配 | 第29-3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7页 |
2.3.1 传感器的响应原理 | 第31-33页 |
2.3.2 鱼鳔膜的结构以及葡萄糖氧化酶在鱼鳔膜上的固定化结果 | 第33-36页 |
2.3.3 固定化酶在鱼鳔膜上的使用寿命 | 第36-37页 |
2.3.4 酶浓度及交联剂浓度对酶的固定化作用的影响 | 第37-38页 |
2.3.5 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的灵敏度 | 第38-40页 |
2.3.6 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的重现性及可逆性 | 第40-41页 |
2.3.7 pH值的影响 | 第41-42页 |
2.3.8 缓冲液浓度对酶的影响 | 第42-43页 |
2.3.9 温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2.3.10 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的选择性 | 第44-45页 |
2.3.11 样品分析 | 第45-47页 |
3 结论 | 第47-48页 |
4 参考文献 | 第48-57页 |
5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7-58页 |
6 声明 | 第58-59页 |
7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