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其他学科论文--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

益肾定眩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第1-6页
 目的第5页
 方法第5页
 结果第5页
 结论第5-6页
Abstract第6-8页
后循环缺血文献综述第8-16页
 前言第8-9页
 1. 后循环缺血的认识历史第9-10页
 2. 后循环的解剖特点第10页
 3. 后循环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第10-11页
 4. 后循环缺血的评估和诊断第11页
 5. 后循环缺血的防治第11-12页
   ·急性期的治疗第11页
   ·预后第11-12页
 6. 中医对眩晕的认识第12-13页
   ·古代医家的认识第12页
   ·现代中医对眩晕的认识及相关研究第12-13页
 7. 益肾定眩法确立的依据第13-15页
 参考文献第15-16页
益肾定眩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第16-23页
 前言第16页
 1. 研究对象第16页
 2. 病例选择标准第16-18页
   ·西医诊断标准第16-17页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第17页
   ·入组标准第17页
   ·排除标准第17页
   ·停药指征第17页
   ·剔除标准第17页
   ·脱落病例处理第17-18页
 3. 观测指标第18页
   ·安全性观测第18页
   ·疗效性观测第18页
   ·疗效评定第18页
   ·观测方法第18页
 4. 治疗方法第18-19页
   ·对照组用药第18页
   ·治疗组用药第18-19页
   ·疗程第19页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第19页
 5. 一般资料第19-20页
 6. 治疗结果第20页
   ·治疗7天时比较第20页
   ·治疗14天时比较第20页
 7. 讨论第20-23页
   ·西医治疗分析第20-21页
   ·中医的病因病机分析第21页
   ·中医药物的选择第21-22页
   ·疗效分析第22-23页
参考文献第23-24页
致谢第24-26页
个人简历第26页

论文共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药外敷剂前后交叉随机双盲对照治疗癌性疼痛的阴性报告分析
下一篇: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