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安全保密论文

Android平台恶意软件检测评估技术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研究背景第9-11页
   ·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3页
   ·论文组织结构第13-15页
第二章 ANDROID安全机制与恶意软件检测技术综述第15-34页
   ·ANDROID平台系统结构第15-18页
   ·ANDROID平台安全机制第18-31页
     ·内核安全机制第18-24页
     ·运行环境安全机制第24-26页
     ·应用程序框架安全机制第26-29页
     ·Android平台存在的安全威胁第29-31页
   ·智能手机恶意软件检测技术研究第31-33页
     ·静态检测方法第31-32页
     ·动态检测方法第32-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恶意软件威胁性评估方法研究第34-46页
   ·威胁性评估指标体系第34-37页
     ·信息泄露第35-36页
     ·信息破坏第36页
     ·功能阻断第36-37页
     ·资费消耗第37页
     ·信息欺骗与骚扰第37页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恶意软件威胁性评估第37-40页
     ·评估流程第38-39页
     ·指标权重确立第39-40页
   ·评估实例分析第40-45页
     ·对JSMHider的模糊综合评判第40-43页
     ·对JXXingKong的模糊综合评判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ANDROID平台的恶意软件检测模型第46-55页
   ·恶意软件检测模型研究第46-47页
   ·终端监控第47-48页
   ·云端检测第48-54页
     ·静态检测第48-50页
     ·基于异常行为的动态检测第50-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ANDROID平台恶意软件检测评估系统设计第55-68页
   ·恶意软件检测系统设计第55-57页
     ·检测系统整体框架第55-56页
     ·检测系统执行流程第56-57页
   ·主要模块设计第57-64页
     ·终端监控模块第57-58页
     ·云端检测模块第58-64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64-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本文工作总结第68页
   ·后续研究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附录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字出版水印标准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Radius协议的宽带认证计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