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以丽江模式四(合作机制)论述丽江古城、安平聚落、西门町红楼与淡水老镇之保护策略

目  录第1-8页
图表目录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20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历史背景第12-15页
     ·海峡两岸历史与文化背景第15-17页
     ·丽江模式发展背景第17-20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21页
   ·研究方法与流程第21-24页
     ·研究方法第21-23页
     ·研究流程第23-24页
第二章 丽江模式四(合作机制)与文化遗产保护脉络第24-54页
   ·丽江模式四-合作机制第24-30页
     ·合作之定义第24-26页
     ·丽江模式四(合作机制)之政策议题第26-27页
     ·丽江模式四之(合作机制)架构第27-28页
     ·海峡两岸机制单位对照第28-30页
   ·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思潮之脉络变迁第30-40页
     ·十九世纪初期保护第30-31页
     ·十九世纪晚期保护第31-32页
     ·二十世纪初期保护第32-33页
     ·二次大战后城市的保护与重建第33页
     ·真实性与整合性保护第33-35页
     ·地方保护及可持续性经营第35-36页
     ·对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第36-40页
   ·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发展概况第40-45页
     ·欧洲地区第40-43页
     ·日本地区第43-45页
   ·海峡两岸不同背景下的文化保护第45-53页
     ·大陆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历程第45-50页
     ·台湾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历程第50-53页
   ·小结第53-54页
第三章 丽江模式四(合作机制)与云南丽江古城第54-87页
   ·丽江古城发展沿革第54-61页
     ·丽江古城历史脉络第54-57页
     ·丽江古城保护规划第57-58页
     ·丽江古城申报世界遗产前发展第58-60页
     ·丽江古城申报世界遗产第60-61页
   ·丽江模式相关研究与评估报告第61-66页
     ·参与丽江模式的亚太国家之城市第61-63页
     ·2003年丽江古城之丽江模式自我评估报告第63页
     ·丽江古城之丽江模式行动计划第63-66页
   ·丽江模式在丽江古城的运用第66-75页
     ·丽江古城之丽江模式一:「财政管理模式」第66-69页
     ·丽江古城之丽江模式二:「经济机制模式」第69-70页
     ·实施丽江模式对丽江古城的影响第70-75页
   ·丽江古城保护管理机制第75-81页
     ·丽江古城行政管理体系沿革第75-78页
     ·丽江古城的商店经营第78-79页
     ·国家行政体系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丽江古城的影响第79-80页
     ·丽江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发展第80-81页
   ·小结第81-87页
第四章 以丽江模式四(合作机制)论述台南市安平聚落之保护策略第87-111页
   ·台南安平发展脉络第87-95页
     ·台南安平聚落历史沿革第87-91页
     ·安平巷弄建筑特色与延平老街第91-93页
     ·台南安平古堡(热兰遮城)第93-94页
     ·台南安平现况发展第94-95页
   ·安平古堡之王城再造与延平老街维护管理第95-101页
     ·安平古堡之王城再造第95-99页
     ·安平延平老街第99-101页
   ·安平旧聚落生态博物馆保护模式第101-108页
     ·安平旧聚落生态博物馆的概念运用第101-102页
     ·生态博物馆之经营理念第102-104页
     ·生态博物馆所评估之项目第104-108页
   ·小结第108-111页
第五章 以丽江模式四(合作机制)论述台北市西门町红楼之保护策略第111-134页
   ·西门町发展脉络第111-119页
     ·西门町历史沿革第111-114页
     ·西门町红楼历史沿革第114-118页
     ·西门町现况说明第118-119页
   ·西门町保护模式机制第119-129页
     ·红楼剧场经营之发展历程第119页
     ·红楼剧场之经营管理模式第119-123页
     ·公办民营第123-129页
   ·小结第129-134页
第六章 以丽江模式四(合作机制)论述台北县淡水老镇之保护策略第134-152页
   ·淡水发展脉络第134-142页
     ·淡水历史沿革第134-136页
     ·淡水红毛城与周边历史建筑发展脉络第136-138页
     ·淡水镇与文化遗产关系第138-140页
     ·淡水镇之现况发展第140-142页
   ·淡水老镇文化遗产保护之发展机制第142-148页
     ·淡水老镇文化历史建筑再使用之保护第142-144页
     ·淡水老镇在地文史工作室第144-145页
     ·民众参与在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模式第145-148页
   ·小结第148-152页
第七章 总结第152-170页
   ·丽江古城、安平聚落、西门町、淡水老镇案例比较分析第152页
   ·从相关国际宪章分析丽江古城、安平聚落、西门町、淡水老镇保护所第152-165页
  体现的基本原则第157-158页
     ·现代化、都市化、观光化与工业化之冲击第158-160页
     ·经济助益对文化遗产影响与居民参与在地合作机制第160-165页
   ·丽江模式与亚太地区文化遗产第165-166页
   ·丽江模式四(合作机制)之反思与借鉴第166-168页
   ·结语第168-170页
参考文献第170-176页
附 录 相关专业术语用词解释第176-178页

论文共1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优秀语文教师的阅读生活研究
下一篇:施肥水平对日光温室番茄生育和土壤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