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当代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研究

前言第1-22页
   ·选题第12-13页
     ·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第12页
     ·田野调查的广泛性第12-13页
     ·对民族经济学研究以及我国边远地区开发具有学术意义第13页
     ·对我国各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现实意义第13页
     ·研究方法的创新第13页
   ·前人的研究情况第13-17页
     ·我国二、三十年代的相关研究第13-14页
     ·三十年代我国对人口较少民族的实地调查第14页
     ·五十年代的民族大调查第14页
     ·摩尔根对印第安人的研究第14-15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以及落后民族能从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社会形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第15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注意民族发展特点和先进民族帮助后进民族的理论第15页
     ·少数民族人口研究的资料及相关理论第15-16页
     ·我国民族经济学的相关著作和理论第16-17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7-18页
     ·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综合研究第17页
     ·共性与个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第17页
     ·横向、纵向及成本-收益相比较第17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17-18页
   ·本文的主要观点第18-20页
   ·本文的思路和框架结构第20-22页
     ·基本思路第20页
     ·框架结构第20-22页
第一章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解放前后的经济发展第22-68页
   ·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型第22-31页
     ·俄罗斯族第22-23页
     ·乌孜别克族第23-25页
     ·塔塔尔族第25-27页
     ·京族第27-28页
     ·高山族第28-31页
   ·经济社会发展较慢型第31-43页
     ·鄂温克族第31-33页
     ·塔吉克族第33-34页
     ·保安族第34页
     ·撒拉族第34-35页
     ·毛南族第35-36页
     ·阿昌族第36-39页
     ·赫哲族第39-41页
     ·裕固族第41-43页
   ·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滞后型第43-68页
     ·德昂族第43-47页
     ·普米族第47-49页
     ·独龙族第49-51页
     ·怒族第51-55页
     ·基诺族第55-57页
     ·布朗族第57-60页
     ·鄂伦春族第60-62页
     ·珞巴族第62-64页
     ·门巴族第64-68页
第二章 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68-73页
   ·第一种类型民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68页
   ·第二、三类型民族面临的主要问题第68-73页
     ·相当部分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第68-69页
     ·受教育程度低第69-70页
     ·生态破坏严重、自然资源锐减第70-71页
     ·医疗卫生条件简陋第71页
     ·地方财政相当困难第71-73页
第三章 影响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第73-90页
   ·自然地理环境不利于发展第73-76页
     ·地处边远第73-74页
     ·交通闭塞第74-75页
     ·生态环境脆弱第75-76页
   ·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环境差第76-79页
     ·基础设施落后且不健全第76-77页
     ·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第77-79页
   ·社会形态发育落后,制度体系发展滞后第79-84页
     ·原始社会形态残余的影响在一些民族的经济生活中仍较浓厚第79-80页
     ·原始落后意识形态仍然影响部分民族成员第80-81页
     ·生产方式较为原始落后第81-82页
     ·社会组织及其制度体系发展滞后第82-84页
   ·本民族的力量弱小,难以改变现状第84-90页
     ·人口数量少且居住分散,不利于其民族内部专业化发展第85-86页
     ·生活贫困限制了经济发展第86-87页
     ·专业人才缺乏,各方面的力量薄弱第87-90页
第四章 研究当代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一般经济论理第90-101页
   ·杨格定理与耗散结构第90-92页
   ·新古典经济学派第92-94页
   ·制度学派第94-96页
   ·调和派第96页
   ·我们的观点第96-101页
第五章 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中制度的构成与起源第101-125页
   ·制度的内涵第101-104页
     ·制度的概念第101页
     ·制度的内涵第101-104页
   ·制度的构成第104-111页
     ·非正式约束第104-106页
     ·正式约束第106-109页
     ·非正式约束与正式约束的关系第109页
     ·实施机制第109-111页
   ·制度的起源第111-125页
     ·制度在各民族发展中的稀缺性第111-112页
     ·各民族发展中制度的起源第112-125页
第六章 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中制度的功能和制度创新第125-149页
   ·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中制度的功能第125-133页
     ·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分工合作第125-126页
     ·增强整体力量,促进经济发展第126-127页
     ·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第127-128页
     ·提供激励和约束机制第128-130页
     ·使外部利益内部化第130-131页
     ·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第131-133页
   ·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变迁第133-143页
     ·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第133-137页
     ·制度变迁的轨迹与路径依赖第137-140页
     ·学习与制度变迁第140-143页
   ·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创新第143-149页
     ·诱致性制度创新第143-145页
     ·强制性制度创新第145页
     ·人口较少民族的制度创新第145-149页
第七章 政府在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149-166页
   ·政府发挥作用的客观动因和国外的做法第149-152页
     ·政府在边远地区开发中发挥作用的客观动因第149-150页
     ·国外政府在边远地区开发中发挥作用的体现第150-152页
   ·影响政府发挥作用之效果的变量第152-156页
     ·意愿弱、能力弱:突尼斯的例子第153页
     ·意愿弱、能力强:印度的例子第153-154页
     ·意愿强、能力弱:前南斯拉夫的例子第154-155页
     ·意愿强、能力强:印度尼西亚的例子第155-156页
   ·政府发挥作用的基本原则第156-159页
     ·扶贫原则第156-157页
     ·机会平等原则第157-158页
     ·公平与效率兼顾,以公平为主的原则第158页
     ·分类指导,统筹安排的原则第158页
     ·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第158-159页
   ·我国政府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初步实践第159-166页
     ·黑龙江、内蒙古的扶持工作第159-160页
     ·新疆的扶持工作第160-161页
     ·云南的扶持工作第161-166页
第八章 “小民族,大政策”--关于扶持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政策建议第166-175页
   ·民族问题将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第166-167页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更加突出第166页
     ·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影响加强第166页
     ·行政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难度加大第166页
     ·干部队伍更替的难度加大第166-167页
   ·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西部大开发是我国21世纪全局性的发展战略第167-168页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成败的关键第167-168页
     ·西部大开发中要考虑当地少数民族的利益第168页
   ·关于扶持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建议第168-175页
     ·将重点扶持22个人口较少的民族发展问题列入国家发展计划第169页
     ·开展“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项目”第169-170页
     ·开展“人口较少民族教育发展项目”第170-171页
     ·开展“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发展项目”第171-172页
     ·开展“人口较少民族卫生建设项目”第172页
     ·项目安排的原则、资金来源及项目实施和项目管理第172-175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75-177页
附录第177-193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93-195页
作者声明第195页

论文共1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采用RNA干扰对NDRG2在肿瘤细胞中功能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世贸组织保障措施制度法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