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渗工艺及表面复合层冲击磨损性能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铸渗技术概述 | 第9-11页 |
·铸渗基本原理 | 第9页 |
·材料的选择 | 第9-10页 |
·铸渗工艺 | 第10页 |
·影响渗层形成的因素 | 第10-11页 |
·铸渗技术的研究概况 | 第11-16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冲击磨损及其影响因素 | 第16-20页 |
·冲击磨损条件下的磨损机制研究 | 第16-18页 |
·冲击磨损的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试验方案 | 第21-31页 |
·成型工艺研究 | 第21-24页 |
·材料的选用 | 第21-22页 |
·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22-24页 |
·冲击磨损性能研究 | 第24-29页 |
·不同成分试样的冲击磨损性能检测 | 第25-27页 |
·冲击次数和冲击时间的计算 | 第25-26页 |
·试样尺寸和形状 | 第26-27页 |
·试验条件对试样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 | 第27页 |
·试验机参数的确定 | 第27-28页 |
·冲击功的调整 | 第27-28页 |
·偏心轮的选择 | 第28页 |
·耐磨性能的评定方法 | 第28-29页 |
·冲击磨损机理研究 | 第29页 |
·微观试验 | 第29页 |
·金相组织观察 | 第29页 |
·显微硬度测试 | 第29页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29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9页 |
·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表面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研究 | 第31-41页 |
·铸渗层组织分析 | 第31-35页 |
·渗层与基体的结合状态 | 第31页 |
·渗层的铸态组织组成 | 第31-33页 |
·铸渗内层组织 | 第32页 |
·铸渗外层组织 | 第32-33页 |
·铸渗中间层组织 | 第33页 |
·渗剂成分对渗层组织的影响 | 第33-35页 |
·渗层的显微硬度分布 | 第35-36页 |
·影响复合层品质的因素 | 第36-39页 |
·浇注温度对复合层品质的影响 | 第36-37页 |
·渗剂成分和粒度对复合层品质的影响 | 第37-38页 |
·粘结剂对复合层品质的影响 | 第38页 |
·渗剂涂刷厚度对复合层品质的影响 | 第38页 |
·硼砂加入量对复合层品质的影响 | 第38-39页 |
·对渗层形成机理的初步探讨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表面复合材料的冲击磨损性能 | 第41-52页 |
·表面复合材料的冲击磨损性能 | 第41-47页 |
·三类试样的冲击磨损性能比较 | 第41-42页 |
·渗剂中WC含量对试样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 | 第42-45页 |
·渗剂中高碳铬铁含量对试样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基体硬度对试样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表面复合层对配副的影响 | 第47-48页 |
·试验参数对表面复合材料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 | 第48-51页 |
·冲击次数对表面复合材料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冲击功对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 | 第49-51页 |
·冲击功分布对表面复合材料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 | 第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表面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探讨 | 第52-60页 |
·磨损理论简述 | 第53-54页 |
·表面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 | 第54-57页 |
·反复塑变引起磨损 | 第54-55页 |
·疲劳剥落引起磨损 | 第55-56页 |
·磨粒磨损 | 第56-57页 |
·冲击功大小对磨损机制的影响 | 第57-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