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新型有机二硫聚合物作锂二次电池阴极材料的基础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9页
目录第9-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5页
 1.前言第14-15页
 2.硫在锂二次电源中应用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第15-19页
 3.有机导电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第19-28页
  3.1 导电聚合物的制备第19-23页
  3.2 导电聚合物在锂二次电池中的应用第23-28页
   3.2.1 PAc第25-26页
   3.2.2 PAn第26页
   3.2.3 PPy第26-27页
   3.2.4 PTh第27页
   3.2.5 PPP第27页
   3.2.6 其它导电聚合物及新进展第27-28页
 4.有机二硫正极材料的发展第28-34页
  4.1 有机二硫聚合物的制备第29-30页
  4.2 有机二硫聚合物的性质第30-34页
 5.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34-36页
  5.1 建立在DMcT上的研究第34页
  5.2 设计新型导电储能高分子第34-36页
 参考文献第36-45页
第二章 PDMcT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第45-58页
 1.PDMcT的电化学活性及室温反应动力学第45-46页
 2.实验第46-49页
  2.1 反应式第46-47页
  2.2 试剂和仪器第47页
  2.3 PDMcT的合成第47-48页
   2.3.1 PDMcT(Samples AO~A5)的合成第47页
   2.3.2 PDMcT(Sample B)的合成第47-48页
  2.4 PDMcT的电化学性能第48-49页
  2.5 PPy包覆PDMcT初探及其性能第49页
 3.结果与讨论第49-55页
  3.1 产物的IR图谱分析第49-51页
  3.2 不同方法聚合产物的电化学性能第51-53页
  3.3 包覆初探第53-55页
 4.本章小结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第三章 双层吸附模板法现场包覆PDMcT及其产物的电化学性能第58-78页
 1.前言第58页
 2.实验第58-61页
  2.1 试剂第58-59页
  2.2 包覆实验第59页
   2.2.1 仪器第59页
   2.2.2 SDBS稳态吸附等温线第59页
   2.2.3 PDMcT颗粒表面Py的现场聚合第59页
  2.3 结构和特征第59-60页
  2.4 电化学特性第60-61页
 3.结果与讨论第61-74页
  3.1 ζ电势与吸附等温线第61-64页
   3.1.1 溶液pH值对PDMcT颗粒表面ζ电势的影响第61-62页
   3.1.2 SDBS在PDMcT颗粒表面吸附等温线第62-63页
   3.1.3 SDBS浓度对PDMcT颗粒ζ电势的影响第63页
   3.1.4 NaCl对SDBS在PDMcT颗粒表面吸附的影响第63-64页
   3.1.5 SDBS在PDMcT颗粒表面的吸附过程第64页
  3.2 包覆产物结构、形貌及导电率第64-68页
   3.2.1 PPy薄层包覆样品的形貌第65-66页
   3.2.2 包覆样品的结构特征第66-68页
   3.2.3 不同包覆条件对样品导电率的影响第68页
  3.3 包覆样品电化学性能第68-74页
   3.3.1 不同包覆样品的电化学特性第68-72页
   3.3.2 包覆薄层对PDMcT颗粒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72-74页
 4.本章小结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第四章 苯胺基有机二硫聚合物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第78-88页
 1.前言第78-80页
 2.实验第80-82页
  2.1 试剂与D7An的合成第80页
  2.2 PDTAn的化学氧化聚合第80页
  2.3 PDTAn的电化学聚合第80-81页
  2.4 PDTAn聚合物的表征第81-82页
 3.结果与讨论第82-86页
  3.1 DTAn与PDTAn的电化学特性第82-83页
  3.2 DTAn与PDTAn的红外特征第83-84页
  3.3 PDTAn电聚合现场拉曼光谱第84-85页
  3.4 PDTAn的电化学性能第85-86页
 4.本章小节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88页
第五章 六硫蒽聚合物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初探第88-100页
 1.前言第88页
 2.实验第88-90页
  2.1 试剂和仪器第88-89页
  2.2 材料的合成第89-90页
  2.3 六硫蒽聚合物的热分析第90页
  2.4 研究电极的制备第90页
  2.5 PABTH的电化学测试第90页
 3.结果与讨论第90-97页
  3.1 六硫蒽的特性表征第91-93页
   3.1.1 产品AB7H的红外及元素分析第91页
   3.1.2 样品PABTH的热稳定性第91-93页
   3.1.3 ABTH及PABTH的XPS能谱分析第93页
  3.2 产物PABTH2的电化学行为第93-97页
   3.2.1 样品ABTH2及相应的聚合物的电化学特性第93页
   3.2.2 PABTH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第93-94页
   3.2.3 PABTH的电化学性能第94-97页
 4.本章小结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0页
第六章 六硫蒽的电化学性质第100-118页
 1.前言第100页
 2.实验第100-103页
  2.1 试剂和仪器第100-101页
  2.2 电极结构和电化学测量第101-103页
   2.2.1 微电极和双微电极第101-103页
    2.2.1.1 电极结构第101-102页
    2.2.1.2 循环伏安实验(CV),同步电化学-电导测试(SEEC)与交流阻抗(EIS)实验第102-103页
   2.2.2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第103页
 3.结果与讨论第103-115页
  3.1 PABTH的电化学过程第103-106页
  3.2 循环伏安曲线中的电流衰减第106-109页
   3.2.1 不同充/放电状态下硫元素的XPS能谱分析第107页
   3.2.2 同步电化学-电导分析第107-109页
  3.3 EIS特性第109-113页
  3.4 循环性能第113-115页
 4.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18页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和专利目录第118-120页
致谢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类高比能储氢储锂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下一篇:基于新一代GPS体系的表面稳健高斯滤波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