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D/CFD的柴油机螺旋进气道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页 |
|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螺旋进气道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 第9-10页 |
| ·数值模拟分析在柴油机螺旋进气道设计中的应用 | 第10页 |
| ·国内外的研究情况 | 第10-11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气道三维造型设计的计算辅助几何基础 | 第12-19页 |
| ·几何形状描述的基本理论 | 第12-17页 |
| ·NURBS方法描述自由曲线曲面 | 第12-13页 |
| ·NURBS曲线设计 | 第13-14页 |
| ·一些常用曲面的NURBS表示 | 第14-15页 |
| ·NURBS曲线曲面的连续性和光顺性 | 第15-17页 |
| ·气道造型的基本理论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逆向工程在气道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 第19-27页 |
| ·概述 | 第19页 |
| ·产品对象的数字化 | 第19-20页 |
| ·曲面重构的软件条件 | 第20页 |
| ·UG软件的逆向功能简介 | 第20-21页 |
| ·曲面重构 | 第21-27页 |
| ·坐标系的确定 | 第22页 |
| ·采点 | 第22-23页 |
| ·连线 | 第23-25页 |
| ·构面 | 第25-26页 |
| ·构体 | 第26-27页 |
| 第四章 交互式气道三维参数化造型设计 | 第27-38页 |
| ·参数化设计简介 | 第27页 |
| ·UG的造型功能简介 | 第27-28页 |
| ·柴油机螺旋进气道外形主要几何参数的确定 | 第28-31页 |
| ·进气口的形状和位置 | 第29页 |
| ·引导管 | 第29-30页 |
| ·最小截面 | 第30页 |
| ·涡壳 | 第30页 |
| ·气门室高度 | 第30-31页 |
| ·进气道出口 | 第31页 |
| ·螺旋进气道参数化三维造型 | 第31-38页 |
| ·进气口造型 | 第31页 |
| ·最小截面造型 | 第31-32页 |
| ·引导管造型 | 第32页 |
| ·导向段表面的建立 | 第32-33页 |
| ·螺旋段截面线的造型 | 第33-34页 |
| ·螺旋段轮廓线的造型 | 第34页 |
| ·气门导管支持凸台和喉口部分的造型 | 第34页 |
| ·螺旋段的造型 | 第34-35页 |
| ·过渡部分造型 | 第35-38页 |
| 第五章 柴油机螺旋进气道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 第38-47页 |
| ·概述 | 第38页 |
| ·开发工具的介绍 | 第38-41页 |
| ·UG/OpenAPI | 第39页 |
| ·UG/OPENMenuScript | 第39页 |
| ·UIStyler | 第39-40页 |
| ·UG/OPENGRIP | 第40页 |
| ·VisualC++开发平台 | 第40-41页 |
| ·螺旋进气道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流程及模块总体设计 | 第41-42页 |
| ·曲线设计系统 | 第42-45页 |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42-43页 |
| ·系统界面设计 | 第43-45页 |
| ·系统功能的实现 | 第45页 |
| ·曲面设计系统 | 第45-47页 |
| ·曲面设计系统菜单的设计 | 第45-46页 |
| ·建模对话框的设计 | 第46-47页 |
| 第六章 流动模拟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47-55页 |
| ·气道稳流实验简介 | 第47页 |
| ·柴油机螺旋进气道的性能评价参数 | 第47-48页 |
| ·计算流体力学 | 第48-49页 |
| ·柴油机螺旋进气道的模拟流动计算 | 第49-55页 |
| ·数学模型 | 第50页 |
| ·几何模型准备 | 第50-51页 |
|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51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1-55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