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3页 |
·柴油机的发展趋势 | 第7-8页 |
·内燃机车用柴油机发展状况 | 第8-9页 |
·机车柴油机发展状况及趋势 | 第8-9页 |
·增压技术发展概况 | 第9-11页 |
·增压技术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涡轮增压技术及涡轮增压器发展的现状 | 第10页 |
·国外涡轮增压器开发和科研动态 | 第10-11页 |
·柴油机涡轮增压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提高增压比 | 第11页 |
·提高涡轮增压器的效率 | 第11页 |
·提高增压器的整个工况范围内的总的增压效果 | 第11-13页 |
2 内燃机车用柴油机部分工况问题 | 第13-19页 |
·机车柴油机实际运行工况统计分析 | 第13-16页 |
·原苏联机车柴油机运行工况 | 第13-14页 |
·美国机车柴油机运行工况 | 第14页 |
·我国机车柴油机运行工况 | 第14-16页 |
·改善机车柴油机部分工况的迫切性 | 第16-17页 |
·改善增压柴油机部分工况性能的主要措施 | 第17-19页 |
3 相继增压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 第19-30页 |
·相继增压系统的原理 | 第19-20页 |
·相继增压技术的应用 | 第20-27页 |
·德国MTU公司首先在一台396系列柴油机上进行了相继增压试验 | 第20-24页 |
·国内几家科研单位也对相继增压技术的试验和研究情况 | 第24-27页 |
·相继增压系统在机车上的应用现状 | 第27-30页 |
·日本在DF200型内燃机车上采用相继增压情况 | 第27-28页 |
·沃而沃公司在车用柴油机上的改进应用 | 第28-30页 |
4 16V240ZJ柴油机两级相继增压系统方案确立及模拟试验 | 第30-39页 |
·16V240ZJ型机车柴油机相继增压系统方案 | 第30-35页 |
·16V240ZJ柴油机现有增压系统 | 第30-35页 |
·16V240ZJ柴油机现有增压系统 | 第30-34页 |
·两级相继增压方案的确定 | 第34-35页 |
·模拟试验与结果分析 | 第35-39页 |
·模拟试验方案与试验 | 第35-37页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5 两级相继增压系统进、排控制阀的设计 | 第39-50页 |
·排气控制阀的设计 | 第39-45页 |
·位置的确定 | 第39-41页 |
·排气控制阀工作的环境 | 第41页 |
·概念设计 | 第41页 |
·主要零部件设计 | 第41-45页 |
·阀体设计 | 第43页 |
·阀板的设计 | 第43页 |
·阀杆设计 | 第43页 |
·润滑设计 | 第43页 |
·密封 | 第43-44页 |
·防腐保养 | 第44页 |
·驱动装置 | 第44-45页 |
·进气控制阀的设计 | 第45-49页 |
·进气控制阀工作介质及工作环境 | 第45页 |
·设计要求及位置确定 | 第45页 |
·进气控制阀设计 | 第45-49页 |
·阀体的设计 | 第46页 |
·蝶板的设计 | 第46页 |
·阀杆的设计 | 第46-49页 |
·关于控制系统 | 第49-50页 |
6 多级相继增压方案 | 第50-52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2页 |
·展望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