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

冰草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建立及耐旱转基因研究

1 引言第1-25页
   ·牧草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第10-13页
     ·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第10-11页
     ·牧草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第11-13页
   ·牧草基因工程研究进展第13-21页
     ·建立遗传转化体系第13-15页
     ·选择标记基因与启动子第15-16页
     ·基因工程的遗传改良第16-21页
   ·牧草转基因技术存在的问题第21-22页
     ·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第21页
     ·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第21-22页
     ·转基因牧草向大田释放的风险性第22页
   ·展望第22-23页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3-25页
2 以幼穗为外植体的冰草属植物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第25-37页
   ·材料与方法第25-27页
     ·冰草材料第25页
     ·外植体第25页
     ·愈伤组织的诱导第25-26页
     ·诱导分化和植株再生第26-27页
     ·植株再生第27页
     ·植株移栽第27页
     ·评价指标第27页
   ·结果与分析第27-33页
     ·愈伤组织的诱导第27-28页
     ·愈伤组织的分化第28-29页
     ·幼穗大小对诱导愈伤组织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第29-32页
     ·4种冰草材料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情况第32-33页
   ·结论第33页
   ·讨论第33-37页
     ·培养基成分对再生植株的影响第34页
     ·外源激素的作用第34-35页
     ·幼穗取材时期第35页
     ·基因型差异第35-36页
     ·低温预处理的作用第36-37页
3 冰草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转抗旱基因的研究第37-60页
   ·材料与方法第37-49页
     ·冰草属植物第37页
     ·靶材料准备第37页
     ·目的基因与重组质粒第37页
     ·试剂第37页
     ·仪器第37页
     ·构建共转化表达载体pHBP5CS第37-38页
     ·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PI-P5CS第38-41页
     ·构建双元表达载体pSHKP5CS第41页
     ·重组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第41-42页
     ·基因枪共转化第42-43页
     ·转基因植株的除草剂筛选第43-44页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第44-49页
       ·PCR扩增分析第44-45页
       ·Southern检测第45-48页
       ·RT-PCR扩增分析第48-49页
   ·结果与分析第49-55页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9-51页
       ·共转化植物表达载体pHBP5CS的构建第50页
       ·植物表达载体pBPI-P5CS的构建第50-51页
       ·双元表达载体pSHK-P5CS的构建第51页
     ·转基因植株的抗除草剂筛选第51-53页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第53-54页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第53页
       ·转基因植株的Southern检测第53页
       ·转基因植株的RT-PCR检测第53-54页
     ·转基因植株的遗传转化率第54-55页
   ·结论第55页
   ·讨论第55-60页
     ·冰草的遗传转化方法第55-56页
     ·影响基因转化频率的因素第56-57页
     ·共转化第57-58页
     ·无载体主干序列的基因表达框的遗传转化第58-59页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后代中的遗传行为第59-60页
4 拟南芥CBF4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的分离与启动子功能鉴定第60-75页
   ·材料与方法第62-67页
     ·拟南芥材料第62-63页
     ·提取基因组DNA第63页
     ·引物设计第63页
     ·PCR第63页
     ·扩增产物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63-64页
     ·表达载体构建第64页
     ·表达载体质粒转化农杆菌第64-66页
     ·农杆菌介导的烟草转化第66-67页
     ·组织化学法检测报告基因GUS的表达第67页
   ·结果与分析第67-73页
     ·序列分析第67-72页
       ·拟南芥CBF4 基因序列及同源性分析第68-69页
       ·拟南芥CBF4启动子DNA序列及同源性分析第69-71页
       ·启动子功能预测分析第71-72页
     ·双元表达载体构建第72-73页
     ·转基因烟草的PCR检测第73页
     ·GUS活性的组织染色分析第73页
   ·结论第73-74页
   ·讨论第74-75页
5 结论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5页
附图第85-92页
附图说明第92-93页
作者简介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实验研究
下一篇:黄河内蒙古段水体中砷汞的形态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