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及监管研究

0 前言第1页
1 对金融业经营体制和监管模式的界定第11-12页
   ·对金融混业经营的界定第11-12页
     ·狭义概念第11-12页
     ·广义概念第12页
   ·对监管模式的界定第12页
     ·统一监管模式第12页
     ·分业监管模式第12页
2 两种经营体制和监管模式的历史综述第12-16页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种体制综述第12-14页
   ·当前分业监管和统一监管两种监管模式简述第14-15页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沿革第15-16页
3 目前主要金融监管模式比较第16-20页
   ·分业监管模式第16页
     ·分业监管模式的优点第16页
     ·分业监管模式的缺点第16页
   ·统一监管模式第16-20页
     ·统一监管模式的优势第16-17页
     ·对统一监管模式的质疑第17-20页
   ·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第20页
4 金融混业经营的必然性分析第20-23页
   ·向混业经营转换的内在原因第20-21页
   ·向混业经营转换的外在动力第21页
   ·向混业经营转换的必要条件第21-22页
   ·向混业经营转换的充分条件第22-23页
5 我国实现金融混业经营的必要性、制约因素与发展现状第23-32页
   ·我国实现金融混业经营的必要性分析第23-26页
     ·实行混业经营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第23-24页
     ·实行混业经营是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提高经营效率的需要第24页
     ·实行混业经营是进一步深化中国金融改革的需要第24页
     ·实行混业经营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第24-25页
     ·实行混业经营是适应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求的需要第25-26页
     ·实行混业经营是适应我国金融创新发展趋势的需要第26页
   ·我国实现混业经营的制约因素第26-28页
     ·我国金融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第26页
     ·国有金融制度不完善第26-27页
     ·上市公司制度不完善第27页
     ·金融监管水平尚不适应混业经营的要求第27-28页
   ·我国混业经营的发展状况第28-32页
     ·政策方面的转变第28-30页
     ·金融控股公司出现第30-32页
6 我国混业经营的途径选择第32-34页
   ·德国全能银行模式第32页
   ·美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第32-33页
   ·美国式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混业经营的首选第33-34页
7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分析第34-40页
   ·金融业务的一般风险特征第34-37页
     ·商业银行的一般业务风险第34-35页
     ·投资银行的一般业务风险第35-36页
     ·保险业务的一般风险第36-37页
     ·信托业务的一般风险第37页
   ·金融控股公司的特殊风险第37-40页
     ·不稳定性或丧失偿付能力风险第38-39页
     ·不透明结构的风险第39-40页
     ·破坏自由竞争,损害消费者权益第40页
8 国际上对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监管的主要措施第40-43页
   ·对资本充足状况的监管第40-41页
   ·对过度风险集中的控制第41页
   ·增加集团组织的透明度第41页
   ·对主要股东和主要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要求第41-42页
   ·外部审计的作用第42页
   ·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第42页
   ·建立“防火墙”第42页
   ·对金融集团内部交易的监督第42-43页
9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和监管过程中亟待明确的几个问题及政策建议第43-46页
   ·应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性质第44页
   ·应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控制性控股”予以法律上的界定第44-45页
   ·应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业务范围第45页
   ·应制定有效的“防火墙”条款第45-46页
   ·应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主要监管部门及其监管职责第46页
10 现阶段金融监管工作的几点建议第46-47页
   ·中央银行与银行、证券、保险三个监管机构应积极探索彼此合作的协调机制第46页
   ·对金融控股公司适时实施派驻制度第46-47页
   ·加强人才流动和交流,整合监管资源,形成监管合力第47页
参考文献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推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藤茶提取物对肉鸡免疫性能、脂质过氧化水平和脂类代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