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7页 |
引言 | 第17-2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7-19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三、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五、 研究框架 | 第21页 |
资料来源和方法 | 第21-23页 |
一、 资料来源 | 第21-22页 |
(一) 现场调查资料 | 第21页 |
(二) 二手资料收集 | 第21-2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二) 质量控制措施 | 第22页 |
(三) 统计软件分析 | 第22-23页 |
第一章 我国卫生相关机构药物经济学评价需求分析 | 第23-39页 |
一、 前言 | 第23页 |
二、 资料收集及方法 | 第23-28页 |
三、 研究结果 | 第28-37页 |
(一) 社会人口学特征描述 | 第29-30页 |
(二) 药物经济学认知分析 | 第30-31页 |
(三) 决策信息来源及重要性分析 | 第31-34页 |
(四) 决策标准及重要性 | 第34-36页 |
(五) 应用障碍及重要性 | 第36-37页 |
四、 讨论及小结 | 第37-39页 |
第二章 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文献质量的循证分析 | 第39-52页 |
一、 前言 | 第39页 |
二、 资料来源与方法 | 第39-42页 |
三、 结果与分析 | 第42-48页 |
(一) 文献系统评价 | 第42-44页 |
(二) 文献质量评价 | 第44-48页 |
四、 讨论及小结 | 第48-52页 |
第三章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 第52-93页 |
一、 前言 | 第5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52页 |
三、 健康效用测量及应用 | 第52-58页 |
(一) 健康效用测定方法 | 第53-55页 |
(二) 实证研究 1-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的健康效用测定 | 第55-58页 |
四、 不确定性及分析方法 | 第58-72页 |
(一) 不确定性产生原因 | 第58页 |
(二) 不确定性因素分类 | 第58-59页 |
(三)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 第59-65页 |
(四) 实证研究 2-治疗哮喘的成本效果分析 | 第65-72页 |
五、 净效益法和成本效果可接受曲线 | 第72-78页 |
(一) 计算样本量 | 第72-74页 |
(二) 计算可信区间和成本效果可接受曲线 | 第74-77页 |
(三) 实证研究 3-治疗哮喘的药物经济学试验样本计算 | 第77-78页 |
六、 Markov模型在慢性疾病经济评价中的应用 | 第78-86页 |
(一) Markov链和Markov过程 | 第78-80页 |
(二) 贝叶氏决策技术及MCMC | 第80页 |
(三) 实证研究 4-治疗哮喘的Markov模型 | 第80-86页 |
七、 预算影响分析在报销决策中的应用 | 第86-92页 |
(一) 预算影响分析方法及应用 | 第86-88页 |
(二) 实证研究 5-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哮喘的预算影响分析 | 第88-92页 |
八、 讨论及小结 | 第92-93页 |
第四章 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方法学建议 | 第93-110页 |
一、 前言 | 第9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93-94页 |
三、 国际药物经济评价指南的系统评价 | 第94-100页 |
(一) 资料来源及方法 | 第94页 |
(二) 研究结果 | 第94-97页 |
(三) 讨论及结论 | 第97-100页 |
四、 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专家咨询 | 第100-102页 |
(一) 资料来源和方法 | 第100页 |
(二) 研究结果 | 第100-101页 |
(三) 讨论及结论 | 第101-102页 |
五、 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建议及说明 | 第102-110页 |
第五章 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应用可行性及政策建议 | 第110-127页 |
一、 我国应用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的必要性 | 第110-117页 |
(一) 国内外药物经济学评价发展 | 第110-114页 |
(二) 药品费用控制、三医联动改革和增强制药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 第114-117页 |
二、 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应用策略的可行性分析 | 第117-121页 |
(一) 伦理学基础 | 第117-118页 |
(二) 政治可行性 | 第118-119页 |
(三) 社会可行性 | 第119-120页 |
(四) 经济可行性 | 第120-121页 |
(五) 技术可行性 | 第121页 |
三、 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应用的制约因素 | 第121-123页 |
四、 我国应用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的政策建议 | 第123-127页 |
(一) 成立国家级药物经济学评估中心,多方参与制订评价指南 | 第123页 |
(二) 营造药物经济学评价应用的良性政策空间 | 第123-124页 |
(三) 完善药品报销目录配套措施,将评价用于药品报销目录遴选 | 第124页 |
(四) 多方合作建立基本疾病诊疗规范和用药指南 | 第124-125页 |
(五) 加强交流和培训,提高评价认识和应用水平 | 第125-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
综述 | 第134-147页 |
附录 1: 药物经济学认知与需求调查表 | 第147-149页 |
附录 2: 药物经济学评价专家咨询问卷 | 第149-151页 |
附录 3: 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建议说明 | 第151-164页 |
附录 4:发表论文 | 第164-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