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仲裁法论文

商事仲裁的非司法监督研究

引   言第1-9页
第一章 商事仲裁的监督第9-18页
 第一节 监督的含义再认识第9-11页
 第二节 以司法监督为主体的商事仲裁监督现状第11-17页
  一、 当前学术界的几种主要观点概述第11-13页
   (一) “全面监督说”第11页
   (二) “程序监督说”第11页
   (三) “侧重监督说”第11-12页
   (四) “折衷监督说”第12-13页
  二、 中国的商事仲裁监督现状概述第13-17页
   (一) 中国国内的商事仲裁监督第13-14页
   (二) 中国涉外的商事仲裁监督第14-17页
 第三节 商事仲裁的非司法监督第17-18页
  一、 非司法监督第17页
  二、 非司法监督的特征第17-18页
第二章 非司法监督的理论基础第18-29页
 第一节 仲裁的非司法监督价值取向第18-21页
  一、 监督价值的一般含义第18页
  二、 仲裁监督理论上的几种观点第18-20页
  三、 非司法监督的特殊价值取向第20-21页
 第二节 仲裁文化透视第21-29页
  一、 文化的一般定义第21-22页
  二、 法律文化的表述第22页
  三、 仲裁文化的内涵第22-25页
   (一) 管辖问题第23页
   (二) 立案依据问题第23页
   (三) 组庭问题第23-24页
   (四) 审理方式问题第24页
   (五) 主体问题第24-25页
  四、 仲裁文化的典型体现第25-29页
   (一) 自由选择原则--“意思自治”第25页
   (二) 秘密审理原则--“维护形象”第25-26页
   (三) 一裁终局原则--“时间效率”第26-29页
第三章 非司法监督的运行与实践意义第29-42页
 第一节 非司法监督的运行第29-37页
  一、 仲裁案件的当事人第29-31页
  二、 仲裁协会第31页
  三、 仲裁机构第31-35页
   (一) 专家咨询委员会第32-33页
   (二) 仲裁委员秘书长第33-34页
   (三) 核稿人员第34-35页
  四、 仲裁庭(仲裁员之间)第35-36页
  五、 社会第36-37页
 第二节 非司法监督的实践意义第37-42页
  一、 非司法监督在具体运用中的实证为析第37-39页
  二、 《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有关非司法监督规定的剖析第39-42页
第四章 中国商事仲裁的非司法监督法律框架及其完善第42-56页
 第一节 中国商事仲裁非司法监督体制之现状第42-46页
  一、 《仲裁法》对商事仲裁非司法监督方面的规定第42-43页
  二、 《民事诉讼法》对商事仲裁非司法监督方面的规定第43页
  三、 最高人民法院就有关的对商事仲裁非司法监督方面的规定第43-44页
  四、 CIETAC《仲裁规则》非司法监督方面的规定第44-46页
 第二节 中国商事仲裁非司法监督之完善第46-56页
  一、 国外若干国家的非司法监督概况第46-49页
   (一) 瑞典商事仲裁非司法监督规定第46-47页
   (二) 英国商事仲裁非司法监督规定第47-48页
   (三) 美国商事仲裁非司法监督规定第48-49页
  二、 国际商会《仲裁规则》的非司法监督情况第49-50页
  三、 中国《仲裁法》修改的几点意见第50-56页
   (一) 《仲裁法》修改的背景第50页
   (二) 《仲裁法》修改的非司法监督内容的总体思路和建议第50-56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6-57页
 著作类:第56页
 论文类:第56-57页
 资料类: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代化进程中的上海城市公共交通研究(1908—1937)
下一篇:色谱指纹图谱的智能聚类分析在中医湿证辨别方面的研究